楊清源笑而不語。
“噢是在下孟浪了”
楊清源看出馮虔的失落之意,“恪之兄不必如此,若是真的有心為國做些事情,途徑甚多不管是投筆從戎,還是為官一方,都在你一念之間。”
“可惜我尚未有子嗣,家父嚴禁我參軍。”將門世家便是如此,若不留下后裔,如何能放心上陣廝殺若使血脈絕傳,如何面對列祖列宗
“自身學問又有限,難中進士哎”
馮虔突然覺得自己有廢物。
楊清源突然覺得馮虔此人的三觀太正了正得不像這個時代的人。
如他這般,有真才實學的勛貴子弟,雖然數量不多,但神都之中也能找出若干。
但是像他這樣不愿依靠家族之力,想憑自己的實力做事的,一個都沒有。
楊清源也不忍心看他自暴自棄,忍不住安慰道,“恪之兄,不必氣餒,天下也未必只有科舉這一條路。”
楊清源想勸馮虔一句,不必太過在意如何登上仕途。
一個為官清廉,造福一方的二代勛爵,和一個自底層步步攀登,但是貪贓枉法的。
二者孰優孰劣誰更得天心更得民心
后世的藍星就有這樣兩個人。
一個統領神州,復興大夏,流芳百世。
一個成了大夏立國之后,被判處死刑的最高官員,遺臭萬年。
就在楊清源想繼續說的時候,端坐于一旁的馮虔一拍手,“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我怎么沒想到”
就在楊清源以為馮虔想通了之后,下一句讓楊清源一時語塞
“楊大人,大理寺的刑律學院還招新人嗎”
楊清源“”
我是這個意思
剛才的話里,應該沒有類似意思的表達吧
但馮虔卻是越想越對味,越來越興奮。
“是了是了我也有秀才功名而且家世清白符合大理寺刑律學院的招生條件”
楊清源內心忍不住吐槽,這家世當然清白了,一朝國公,不犯謀逆之罪,便是與國同休
這樣的家世不算清白,怎么樣的才能稱得上清白
“下期大理寺刑律學院楊大人必然能看到我”
楊清源“”
看馮虔這堅決的態度,楊清源都沒好意思勸他
當然也沒必要勸,一個未來的國公加入大理寺刑律學院,這對于大理寺的政治人脈拓寬,很有幫助。
政治游戲從來不是比誰拳頭大的游戲,聯合同盟是政治游戲必須學會的基本技能。
這些年來雖然大理寺對京畿的整改極有成效,得到了天子的贊許,內閣的看重,但同樣的,也讓大理寺站到了許多人的對立面。
能得到郢國公府的支持,對大理寺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楊清源隨后又問了幾個問題,確認了萬年縣的萬利賭坊的主導權在周明生的手里之后,楊清源也沒有再多問。
到此刻楊清源已經可以確認了馮虔當與本案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