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皇城之中,“禮”之一字,遠超常人的想象,楊清源不敢在太子面前失儀,被他抓住機會,那樣會失去主動權。
行禮完畢之后,楊清源才在太子的對面落座。
“殿下這是早就知道我要來”
太子笑而不語,這是斟了一杯酒,遞給了楊清源。
從大理寺的大隊人馬出門開始,太子就時刻關注楊清源的動向。
楊清源見太子不答,便從太子手中接過酒杯,“殿下,微臣酒量低微,實在不能滿飲此杯,還見殿下見諒。”
“無妨”楊清源剛想放下酒杯,便被太子給制止了,“我知道楊大人不喜酒水,所有特地備下了這雪松釀,雖然其中有酒香,但確實不是酒。”
楊清源舉起酒杯一聞,其中確實沒有酒味,便一飲而盡。
至于杯中會不會下毒
先不說楊清源的先天之軀可以免疫天下大部分的毒素,就算楊清源沒有武學在身,是個普通人,也不會有此顧慮。
在大明宮中以鴆酒毒殺一個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文華殿學士。
太子還沒有這個資格
如果太子真的這么做了,也就徹底和皇位沒有關系了
“楊大人好氣魄”
太子再次打量著楊清源,他內心里是不愿和楊清源為敵的。
三年之前,是楊清源率先擊破了楚王黨羽,打破了朝堂勢力的平衡,讓他徹底坐穩了太子的寶座,從這點來看,楊清源甚至是太子黨的頭號功臣。
而且楊清源對天子傳位,并沒有明確的偏向,又是一個新興政治勢力的領袖,這樣人的拉攏起來,有百利而無一害。
即便拋開以上通通不談,太子對于楊清源的才華人品也是極為欣賞的。
這是一個直臣。
直臣雖然不一定討喜,但是歷代君王都需要朝中有這樣的人物。
有些昏君并不是被人懵逼,他們能清楚地分辨忠奸,但是卻不愿用忠臣,罰奸臣。
就如同學習一般,心無旁騖,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是學生時代最正確的價值觀,可以說人人都知道。
但是卻不會人人都如此去做
因為有東西會在不斷的誘惑著人。
雖然我知道怎么做才是對的,但也不代表我一定就會這樣去做。
為君也是一樣的。
大部分的君主在智力上都是沒有問題的,那么難道他們會忠奸不辨,善惡不分嗎
忠臣秉公執法,鐵面直諫,最好天子能為國操勞,處理政務,不要貪圖享受。
奸臣貪財弄權,惑主媚上,但是卻會幫主君物色美女,進貢寶物。
忠臣或許對國家有益,但奸臣卻能讓主君過得更加舒服。
若換作你是天子,你會喜歡用誰
故而自古,能做到親賢臣而遠小人的,便是明君之資了
而太子便是這樣的人,他雖然不愛個人享受,東宮之中也是人才濟濟。
這樣的儲君自然也會欣賞楊清源這樣的人才。
若是楊清源為首的“一三黨”能盡力輔佐,太子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偉業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