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人什么意思莫不是以為是我下令圍攻楊大人的”
“莫非除了太子還有人能指揮的了長林軍”楊清源沒有繞彎子。
“此事我確實不知情,還請楊大人給我一點時間,我一定讓人查個清楚,給楊大人一個交代”
楊清源確實微笑道,“此事就不勞煩太子殿下了,這是兵部的失職,自然有兵部來管轄。我已經將線索交給于延益大人了。”
“如此甚好,于大人持心公正,經世之才必然能將此事調查得水落石出。”
太子的臉上似乎看不出一絲異樣,似乎確實在為此事的處理感到高興。
“如此便好,那我們言歸正傳大理寺懷疑無論是圍殺下官還是萬年縣命案,都有周明生有著脫不開的關系,還請太子殿下交出此人。”
太子臉色也沉了下來,“難道楊大人以為是孤在蓄意包庇”
“殿下眼中了微臣只是就事論事”
話雖然這么說,但是楊清源的面上就是這樣一副表情,就差寫明我就是這么想的了
“哼”太子一聲冷哼,正要發作,楊清源便繼續開口道。
“殿下應該是知道的,臣在士林之中薄有才名。”
太子政治斗爭嫻熟,面色一沉,自然知道楊清源的話中之意,以楊清源在士林的名聲,足以讓他在文人之中的聲望大幅受損。
楊清源還可以支持其他的皇子,無論他支持哪位皇子,被支持那人的聲威都會大漲。
更有甚者,楊清源直接支持楚王。
別看楚王之前和楊清源針鋒相對,但是說來楊清源并沒有主動針對楚王的意思,只是在查案的時候牽扯到了楚王黨的勢力。
若是此時楊清源旗幟鮮明地選擇支持楚王,楚王就算心中有怨氣,也會大度地接受楊清源的好意,放下雙方之前的恩怨。
畢竟能得到楊清源為首的“一三黨”的支持,區區勛貴勢力,算不得什么
“楊大人這是在威脅孤王”
楊清源沒有立即答話,在估計時間差不多后,楊清源才開口道“不僅僅是這樣,還請殿下側耳傾聽”
太子帶著疑惑仔細聽著,卻沒有聽到什么
數十息后,太子依舊沒有收獲,還以為是楊清源耍他,但就在此時,宮門方向,激起了一陣聲浪。
谷“周明生涉嫌兇案,還請殿下切勿包庇,交出人犯”
“周明生涉嫌兇案,還請殿下切勿包庇,交出人犯”
“”
太子面色大變,不復之前的云淡風輕。
他沒想到楊清源真的敢這么做
武德殿在大明宮的東側,如此動靜,宮內宮外都能聽個正著,一旦此事傳揚開去,他在民間士林的賢德之名便不復存在了。
如果說是一個初入仕途的愣頭青如此行事,太子還能理解。
但是楊清源是什么人
是朝中公認的未來重臣,政治水平甚至不遜色于那幾只老狐貍,他竟然會用這樣撕破臉皮的招式,來逼迫自己,這完全不在太子的意料之中。
這聲浪沒有持續多久就停了下來。
“交人與否,只在殿下一念之間”
周明生是太子的內弟,這固然是周明生的最大的靠山,但同樣的,在特定的條件下,這也會成為周明生的最大破綻,只要太子還顧及自己的名聲,就必然會選擇交出周明生。
“周明生,真的不在東宮之中”
太子咬牙切齒地說道。
“在不在東宮,并不重要,殿下有沒有包庇,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圣上怎么想百官怎么想天下人怎么想”
其實在楊清源的安排到時的情況下,太子面對的幾乎就是一盤死局了。
無論他是否包庇了周明生,在天下人眼中,若是大理寺抓不到周明生,絕不會是大理寺無能,而是太子在背后包庇他,才使得大理寺無功而返
這是一招陽謀,也是一招絕殺
太子對太子妃周明玉寵愛有加的事情,神都盡人皆知,若是有人在庇護案犯周明生,那太子便擺脫不了嫌疑。
只要太子還在乎他的名聲和威望,就必須要找出周明生。假使他真的不知道,也得想辦法幫大大理寺找人。
太子之中目光閃爍。
單就一個周明生而言,對太子來說,只是一顆隨時可以丟掉的棄子。
京城富商的身份,可不在大周儲君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