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言重心有私怨乃是人之常情”趙正也是拱手一禮。
趙正對于楚王有救命之恩,曾在其少年圍獵之時,從猛虎口中救下了楚王,兩人至此相交莫逆。
楚王固然有桀驁之處,但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能力也是不弱,故此才在居于劣勢的情況下,仍有如此多的追隨者。
“不過,楊清源和太子之間生了嫌隙,確實是殿下的一個機會。”
趙正正色道,雖然他佩服楊清源的為人,但是楚王能把握的機會,絕不會錯過,作為朋友,他自然更希望楚王登臨九五。
“到底是怎么回事”
趙正坐在毯子上,夾了一塊豬頭肉,說道,“據我們錦衣衛查到的事情,似乎是與一個案子有關”
“案子”
這勾起了楚王相當不美好的回憶。
當年的他意氣風發,可以和太子分庭抗禮,不落下風,就是因為一個案子,龐大的勢力被摧毀,如今只能在太子的打壓之下苦苦支持。
沒想到現在自家兄長也因為一個案子和楊清源對上了。
“那你知道是什么案子嗎”
楚王想看看這其中有沒有什么能夠打壓太子的機會。
“聽說是和之前的萬年縣縣學中毒案有關好像太子爺的小舅子周明生涉案其中。”
楚王聽到周明生的名字眼前一亮,機會來了。
對于太子來說,周明生確實沒什么用,但是周明生的姐姐,確實太子爺的心頭肉,為了太子妃周明玉,太子爺必然會和楊清源死磕到底。
楊清源這個人楚王是了解的,他既然已經和太子有說沖突,說明已經查的不離十了
而且他也不是那位會因為太子的權勢,就畏懼退縮的人。
這種情況下太子雖然在實力之上占優,但是大義卻在楊清源這邊。
“此人,殿下不可直接參與其中,應當坐山觀虎斗,靜待楊清源和太子的勝負。”
趙正雖然僅僅只是個錦衣衛鎮撫司的副千戶,但是武功不俗,心思縝密,有原則有堅守,是個人才,其所缺不過是資歷和功勞。
“若是楊清源勝了,殿下便可趁勢追擊太子,剪除其勢力,豐滿自身羽翼,如此,即便宮中有變,殿下也有機會和太子一爭大統”
“若是太子勝了,殿下也可乘勢聲援楊清源,若是能在對抗太子的同時,收獲楊清源的支持,那么即便這一場讓太子贏了,也無傷大雅。”
楚王知道趙正所說才是老成持重之言,但是心里還有疙瘩過不去,畢竟自己是栽在楊清源的手里的。
“但是畢竟楊清源之前曾經與我為敵,還折損了勛貴們對我的軍中支持這是不是”
趙正卻勸諫道,
“殿下,成大事者,便是要海納百川,如此才能廣收天下賢才。楊清源為永安十三一系的領袖之一,其政治影響力,根本不是幾個落寞貴族可比的,而文淵閣大學士錢牧謙、武英殿大學士于延益皆對其欣賞不已。收獲楊清源便等于間接收獲了大批政治力量的支持。”
“至于所謂的軍中支持,殿下難道忘了兩年前的天策軍宣威將軍曹雪陽此人在天策軍中地位特殊,又和楊清源相交莫逆。若殿下真能得到楊清源的支持,還怕軍中無人支持嗎”
“再者說來,京城兵權皆握于陛下之手,即便有一日陛下萬歲殯天,還有兵部尚書于延益掌控大局,誰又能動得了兵呢所謂的軍中支持,不過是殿下為了對抗太子親軍長林軍的,并沒有什么實質上的作用”
趙正雖然是錦衣衛出身,但是這一番分析,已經不輸一般的謀士,甚至更加全面。
這也是楚王和趙正交好的原因之一。
優秀之人,總是會相互欣賞。
“老趙,你說得有道理若是我能不計前嫌交好楊清源,未必不能效前唐太宗文皇帝和魏百策之故事,成為一段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