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生的犯行從楊清源口中娓娓道來,條理清晰,過程明了,若非周明生的身份,早就該定罪了
待到將過程罪行敘述完畢之后,楊清源再向周帝一禮,“臣以為周明生犯故意殺人罪,誣陷罪,縱火罪,投毒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阻礙執行公務罪,組織、領導黑惡勢力性質組織罪數罪并罰,論罪當斬按律應昭告天下、罰沒所有違法所得,并處罰金十萬兩以補償死難者家屬”
在場的人被楊清源口中的一系列罪名說得暈頭轉向,比如其中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領導黑惡勢力性質組織罪等都是楊清源任大理寺少卿之后,新修訂的大周律例增補。
話雖如此,但是眾人還是覺得楊清源很良心了。
這貨要不是皇親,判個夷滅三族都不為過。
周帝沒有直接回答楊清源的話,反而是把這個問題拋給了殿內的其余眾臣。
楊清源將目光轉向了殿內眾人,他知道,今日要想達成目的,沒那么簡單,自己的座師錢牧謙,今日竟然未曾上朝,剛剛詢問之后才得知,其母病重,已經連夜告假,返回越州。
在這個節骨眼上,錢牧謙的母親病重,楊清源不信有這么巧的事情,定然是有人拿此事做文章,引開錢牧謙,來削弱楊清源的支持力量。
在短時間的沉默之后,一個人站了出來。
新任刑部右侍郎曹守正。
他原本便是太子的心腹,現在被提報道了刑部右侍郎的位置上,自然是作為太子的先鋒。
“啟稟陛下,臣以為,涉案之人周明生,為太子內弟,是為皇親,大周律例有載,八議之屬,不得擅刑,應當交由天子圣裁,楊大人擅自定罪,似有不妥”
曹守正上來第一句話,沒有反駁案件事實,也沒有質疑證據的真實性,而是率先攻擊楊清源的程序不合規。
程序看似不影響案件本身,但是實際是最重要的。
在藍星的之中,案件若是程序存在不可補正,可能影響案件實體的,只有一個結果發回重審。
曹守正雖然不是正統的刑部出身,但是不僅已經做到刑部的二把手了。
“啟稟陛下,臣以為,此案不屬于八議之列。”
楊清源的話讓曹守正微微一凜,“大周律雖然未曾寫明,但自古十惡不在八議之列,本朝太祖承我華夏道統,自然守我華夏禮法,周明生身犯十惡重罪,不可以八議赦免。”
“哼那敢問楊大人,周明生是犯了其中哪一罪”
“不道”論專業,楊清源都不帶正眼瞧曹守正的,雖然是刑部右侍郎,但是業務水平,恐怕連刑部郎中趙琛照都比不上。
不道,指滅絕人道,如殺死一家三口,而被殺者都不應死;或用支解的手段殺人;或用蠱毒的方法,企圖使人中毒致死。
曹守正卻笑了,這一幕他們早就算計到了。
曹守正雖然不精通大周刑律,但是今日太子陣營之中卻有一位精通刑律的大佬刑部尚書衛東來。
衛東來不是太子黨,也不想參與到朝爭之中,他已年過六旬,身體精力都已經衰弱,早有辭官之意,這種朝局之爭,他是不愿摻和的。
但是這件案子,他不得不站在太子這邊。
李守案決不能翻,人已經死了案子即便是重審之后,也沒法改變結局。
但一旦重新審理,昭告天下,那他的名聲就臭了。
人就是這么奇怪的
當了一輩子的壞人,到老之后向善,那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甚至會被人稱頌。
但若是當了一輩子的清官,到老卻誤裁錯判,那一生的清譽就毀了。
若是衛東來年輕十歲,會毫不猶豫猶豫地支持楊清源,但以他現在的年紀,若是錯了,就沒有彌補的機會了。
他是個好官,但更是一個人,是人便會有私心
衛東來自問執掌律例多年,幾乎沒有冤假錯案,到老已經沒有什么追求了,只為一個身后之名。
周明生死不死,和衛東來沒有關系,但李守案絕不能犯過來。
于是衛東來便選擇了和太子合作。
“楊大人此言詫異”
衛東來開口之時,楊清源的神經便緊繃了起來。
這位大佬,浸淫刑律之道多年,不是曹守正這種人可以相比的。
“周明生的罪行,怕是不能列入不道之中”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