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最多的就是農民,田律,乃是大周普及最廣的律法之一。
他們或許不識字,但是和種田生產有關的律法,農民百姓都會了解,官府也會盡力普及。
“如今未至七月,一般人不會來此砍伐,而盜伐者乃是為了利益,會有人冒著被重罰的風險來砍伐這么幾根枝丫嗎而且看這幾個枝丫的大小,也不是用來做棺槨的。那為什么有人要砍這幾個枝丫呢”
然后楊清源指向豁口,“青龍大人乃是用刀的行家,除了看出這是柴刀所留豁口之外,還看出了什么”
“”
青龍覺得自己的智商有些跟不上了,這還能看出什么來嗎這不就是一個柴刀造成的豁口嗎
楊清源開口解釋道,“從這個這豁口來看,出手砍伐的太干脆了每一個枝丫都是一刀斬斷若是普通的村民田丁來此砍柴,能做到每次都將這些枝丫都只出一刀嗎”
“”
因為這些枝丫都不是什么粗壯的枝干,所以青龍下意識地覺得,這些樹枝并不難砍伐,但他忘了一般的百姓根本沒有這樣的力道和氣勁,能夠如此干凈利落的將枝丫一刀斬斷。
“這些人,雖然已經在刻意的小心了,還特地使用了柴刀,想要營造出一副是普通百姓所為的場景,可在細節上的處理還是不夠謹慎。”
楊清源肯定地說道,“我現在雖然還不知道對方的目的為何但是我可以肯定,這場所謂的陰兵借道,乃是有人導演的一場大戲,其最終目的,肯定是為了偷盜餉銀服務的。”
“而且,有很大的可能,當時銀箱之中的餉銀還是沒有問題的,應該還在箱子之中。否則對方沒理由花這么大的心思,來設置這樣一個場景。”
聽親眼目睹者描述這場陰兵借道的大戲,布景音效都是大工程,估計那陣霧還有專門的道具師,這樣的實景布置可是很燒錢的。
總不可能就是單純為了來嚇唬人吧
楊清源隨即出手,將樹木之上的豁口連塊盡數削下,這些都是物證。
“這里明顯已經被人清理過了,再看下去,估計也找不到什么證據了。”楊清源對著一旁的眾人說道。
實地勘察過這個事發的地方,也不能算是完全沒有收獲,至少目前確定了,所謂的陰兵過道,其實是一場人為表演出來的戲份。
在收拾完后,一行人便向著越州趕去。
李尋歡、狄知遠已經搶先一步到達了越州治所山陰府。
而剛剛升任越州、揚州雙刺史的王華也已經從揚州治所揚州城,趕到了越州治所山陰府。
這個刺史干的是真的辛苦
王華剛剛解決了揚州那堆豪商污吏留下了遺留問題,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被朝廷詔命告知,兼任了越州刺史,繼續去處理越州新的爛攤子。
不過好在這次的王華過來只是來主持政局,肅清、穩定越州官場的,真正來查桉的,是大理寺和都察院。
“德輝兄又見面了”
看到王華的李尋歡,不由一陣苦笑
兩人剛剛才在揚州一起辦了豪商桉,現在又一起到了越州追查失蹤的餉銀。
“清源呢他不是越州黜陟使嗎怎么沒和你一起來”
“清源去往了當日碰見陰兵過道的地方,想看看能不能查出什么端倪,于是讓我帶著大隊人馬趕到此處。照理說他們人少,應該比我們先到一步。”
“也許是查到了什么耽擱了吧”王華表示完全不擔心,“以清源和柳姑娘的身手,雙劍合璧,這天下能對他們造成威脅的人可不多”
李尋歡聽到王華的這句話就像是看到楊清源連干三大碗酒還沒醉一般震驚。
王華雖然是儒家出身,自己也習有武藝在身,但那是遵循儒家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所學。
對于江湖中的事務,王華還是不怎么在意的,對待武學和武者的態度,王華和朝中老臣的態度保持一致,用武但不尊武。
他今日能說出這番話來,已經與往日的王華不同了。
“你不必這幅表情,自從那日被東瀛倭寇圍殺之后,我便愈加意識到武學的重要性若是我能有清源或者你這樣的一身武藝,當日也不會陷入那般境地之中。”
若不是楊清源及時趕到,那日王華一家怕是都要命喪于倭寇之手。
“所以,待守仁再大一些,我便想讓他拜清源為師,又或者去武當做個俗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