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澤”
根據當時目擊者程立雪的說法,陰兵過道之時,隱約能在霧中看見兩面秦、白大旗。
將這兩面旗聯系到一起,那就只有前秦武安君,殺神白人屠了。
楊清源原本以為此時是前秦余孽所為,現在看來不僅僅是前秦余孽,還有這百越國的余孽。
再加上東北建奴,北境元蒙,虎視眈眈的燕城趙王。
果然每代大一統王朝的第二朝,永遠是事情最多的,也是最容易大亂。
縱觀歷代,第二朝能夠平穩度過的,幾乎沒有。
前周,武王伐紂立周。
周武王死后,其子繼位。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管叔、蔡叔對周公不滿,散布流言,說周公意在謀取王位。不久,武庚與管、蔡串通一氣,并聯合東方的徐、奄、薄姑等國發動叛亂。周公調大軍東征,用了三年時間,終于平定了武庚與管、蔡之亂。
前漢,高祖立國。
高祖死后,惠帝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劉盈病死后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呂后獨掌大權,更是廢立少帝。之后更是爆發了諸呂之亂。
前晉,武帝開國。
傳至惠帝,惠帝皇后賈南風貌丑善妒,專擅朝政,迫害儲君,引發八王之亂。
前隋,文帝統一南北,再合天下,開皇之治,盛極一時。
可惜遇上了煬帝,弒父殺兄。若是單單如此,也沒什么問題,畢竟一個帝王評議其私德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可惜這貨還是個敗家子,好高騖遠,志大才疏。十四年間將文帝留下的開皇盛世敗得干凈。
關鍵后世為其洗白者比比皆是。其實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校長在十四年間將億達敗得一干二凈,你是覺得校長雄才大略還是敗家子還一直拿煬帝碰瓷太宗
隋滅唐立,第二朝,太宗文皇帝玄武門之變,弒兄奪位。但好在文皇帝雄才偉略,雖然行政變之事,私德有虧,但人家爭氣啊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開貞觀之治,滅東西突厥,被尊為“天可汗”,威加海內,萬國獨尊。
前秦就更不用說了,始皇橫掃,一統天下,結果二世而亡。
所以周帝能將一個危機四伏,隱患不斷地大周治理成這般,已殊為不易。
北拒元蒙,南安諸夷,興修水利,勸課農桑,使得倉廩豐實。或有天災,百姓亦不至于流離失所,可安然度過。
雖然沒有什么震爍古今的功績,但也足以稱一句明君了,或許這樣的皇帝,對于普通百姓才是最好的。
就在楊清源胡思亂想之際,一旁的大祭司繼續講述道,
“其實十年之前,天澤曾經回來過古越族引發了我古越族的一場災難。”
“還請大祭司明言”
大祭司回想起那一夜的情形,說是尸山血海,也不為過
“十年之前,失蹤依舊的天澤,突然來到了古越族中,想要奪取我古越族世代看守的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