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箱子的線索被掐斷的時候,李達的死也給了楊清源和狄知遠一個新的方向。
三千神武軍的護衛下,某個或者小股的江湖勢力是根本沒辦法調包餉銀的,武功再高都不行。
那么能調包餉銀的地方就只剩下一個越州銀庫。
但是這其中還有問題,李達是如何做到的調包八百萬兩餉銀的
雖然他是越州銀庫的掌庫,但李達官不過從七品,他并不是越州銀庫的掌控者,而是服務者。
且越州銀庫真正的看守者是神武軍的精銳和六扇門的捕快,李達作為銀庫掌庫,在他們面前沒有什么話語權也不可能調動他們做什么事情。
光靠李達一個人,決計是做不到調包銀兩的。
朝廷的銀庫開啟,取銀都是有嚴格的程序的。
取銀者持越州刺史府批文,并由越州刺史府銀曹帶領,前往越州銀庫取銀。
然后由越州銀曹、銀庫守衛統領,掌庫三人取出各自的鑰匙,打開銀庫大門。
打開銀庫之后,銀曹和守軍統領是不被允許進入銀庫的,只有掌庫和銀庫的小吏可以進入其中,點算銀兩。
越州銀庫中的銀兩大部分都裝于制式銀箱之中,這種銀箱的大小樣式都是有定式的。
每只箱子裝滿,可裝銀五千兩。
剩余的空間,一兩都沒法多裝
有掌庫點算完成之后,交銀曹點算,經銀曹確認之后,貼封條交取銀者。
這一套流程,規矩森嚴。
在出府庫時,守軍統領會核算箱子數量,來確認是否多取了銀兩。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接觸到銀兩的只有掌庫李達和他手下銀庫的小吏。
但是他們也不可能有任何私自夾帶官銀的機會。
每日應卯下值之時,銀庫內部的官吏都會經過神武軍和六扇門的雙重檢查,三方分屬三個系統,且六扇門和神武軍的人會不停調換。
三方的人員根本沒有相互勾結的機會和時間。
這樣的銀庫安保系統放在大周已經是相對完善的了。
所以如果問題出在銀庫,那么負責守衛的六扇門、神武軍和負責銀庫內部工作的官吏,基本都有問題。
“知遠你是越州都察副使,去調查銀庫內部的官吏名正言順,銀庫內部之事就交給你了。至于我,去調查負責守衛的六扇門捕快和神武軍士卒。”
“是”
楊清源和狄知遠并沒有帶著大隊人馬前去。
在沒有確認問題出現在六扇門和神武軍中之時,貿然帶兵,只能使得眾人心生不滿。
在前往銀庫的路上,楊清源提前便派人通知了守衛銀庫的神武軍將軍和六扇門捕快。
等到楊清源和狄知遠到達的時候,眾人已經在銀庫門口等候欽差大人,越州黜陟使大駕。
“末將神武軍中郎將顏劍秋,卑職六扇門統領王甫言恭迎黜陟使大人大駕”
“二位免禮”
兩人起身之后,再次向狄知遠行禮道,“參見狄大人”
“見過兩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