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劍相交,巨大的沖擊力將青龍的雙足震入了地面之中,激起了大片的塵土。
就在青龍以為接下這一招時,一把白劍如同毒蛇一般掠過了青龍的前胸。
雖然他盡力閃避,但白劍還是在青龍的胸前留下了一道尺長寸深的傷口。
這劍傷之處并無鮮血滲出,在劍鋒掠過的瞬間,寒氣就將傷口封住了,并且涌入青龍的經脈之中,紊亂其真元運行。
不過一招,青龍和血衣的戰斗就從原來的旗鼓相當變成了,青龍只余招架之力。
“喝”
厲虎的拳勁再次擊中了葉劍寒的左肩。
如此剛猛的拳勁,正常情況下足以開山裂石,可惜的是葉劍寒和楊清源學過一小部分的無求易訣。
這一小部分恰好是其中的借力卸力之法。
在拳勁之中葉劍寒左臂之時,便已經被葉劍寒化去了六成。
再加上葉劍寒混元勁的防護,骨骼肌肉微微震蕩,傷勢并不嚴重。
葉劍寒瞬間反手三劍,三道混元破體無形劍氣刺向厲虎。
厲虎不閃不避,運起其橫練硬功配合上其貼身鑲在皮膚之上的龍鱗護身甲,再次無傷硬扛下了這三劍鋒芒畢露的劍氣。
“小畜生,你傷不了我的還是乖乖受死,下去給我的一虎賠罪吧”
厲虎掌中八尺戰刀橫斬而出,霸道無比,橫掃千軍。
長逾五丈的刀氣,橫斬而過,逼得葉劍寒不得不以殘雪抵擋。
可厲虎的這一招乃是刀中藏拳,刀不過是調動葉劍寒抵擋的虛招,藏在刀后的拳勁才是真正的殺招。
但葉劍寒的戰斗天賦和他的劍道天賦一樣驚人,在厲虎出手的瞬間便察覺到了這一招的古怪。
厲虎這一刀看似氣勢如虹,但經過剛才的戰斗,厲虎早該知道,這種沙場武學對于葉劍寒的作用基本為零。
沙場武學和江湖高手爭鋒有著明顯的區別。
從天槍楊寧到武尊畢玄,他們在沙場之上所用的武學無不是威力強大氣勢非凡的招數,這樣才能在戰場上發揮出最大的效果,如果是比拼沙場上的作用,同為洞玄的葉劍寒,比不上半個楊寧。
這種沙場武學在面對弱于自己的武者之時同樣好用,但是遇到比自己稍弱,旗鼓相當甚至更強對手之時,這種招數的弊端就會體現出來。
用于追求大范圍的殺傷力,其勁力真元會變得零散,面對同級別高手之時,除非視覺效果驚人和消耗自己的真元之外,并沒有太顯著的效果。
所以在厲虎斬出這一刀的時候,葉劍寒就察覺到了異常。
眼前這個厲虎,雖然看似被仇恨沖昏了頭腦但實際對戰之時心機深沉。
所以在抵擋住厲虎這橫斬一刀的時候,葉劍寒手中的斷劍殘雪也順勢脫手,在葉劍寒真元的牽引之下,環繞于其身周。
這是楊清源的繞身劍法,改自華山派的繞身刀,雖然威力不強,但在防御之上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藏于刀氣之后的拳勁轟在了環繞葉劍寒周身的殘雪之上,只一擊就轟飛了殘雪,但也微微阻滯了厲虎的十成功力的一拳。
對于葉劍寒來說這一瞬間就夠了,身影閃動之間,這拳勁擦著葉劍寒的發絲飛過,同時葉劍寒掌心真元一引,被震飛的殘雪縱橫回旋,劍氣鋪天蓋地將厲虎完全包裹。
厲虎一聲怒喝,一拳鎮山
震飛了半空中的殘雪,殘雪順勢落入了葉劍寒的手中毫無阻滯地反手三劍,如行云流水,風過松壑,斬向厲虎,鋒芒之銳一劍強過一劍。
要是李太白和柳望舒在此必然能認出這劍法。
李太白的廬山謠,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雖然不能說一模一樣,但也有了五分相似,只看了一遍,就能將廬山謠這般高妙的劍法學到這個地步,葉劍寒的劍道天資已經不能用恐怖來形容了。
三劍歸一,劍氣層云堆棧。
第二劍比第一劍強上了一倍,第三劍又比第二劍強上一倍。
畢竟不是原本劍訣,所以在威力上弱了幾分,但也算是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