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大人,不知道大周律例能不能教你審案”
會稽縣令臉色已經黑得像是去了一趟爪哇國,這個書生到底是什么情況,自己和他無冤無仇,為什么要如此的撕破臉皮就為了這王老頭一家
雖然腦海之中疑問難解,但是嘴上卻絲毫沒有示弱之意。
“大周律例自然是不錯的,但是你一介舉子,不通實務,只會紙上談兵,坐而論道,豈知這實務之難本官念在你功名在身,不予追究你前款擾亂公堂之罪,若是再胡攪蠻纏,就休怪本官的衙杖不客氣了”
雖然縣令不能革除舉子的功名,但是找個由頭扣個罪名打上一頓板子也是不成問題的。
楊清源無奈地搖了搖頭,隨后從懷中掏出了官憑,然后開口道,“請大人看完之后,隨我到后堂一敘,學生有下情稟報。”
縣令看到桌上的東西,心中咯噔一下,這玩意可不是一般人有的。
官憑,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偽造的東西。
官憑嚴格地來說是用兩件東西組成的,一是介紹主人身份官職的文書,還載明了主人的年紀相貌。
二就是魚符,以銀、金、玉等材質所做的。
六品以下為銀質;六品及以上至四品以下為金質,四品以上為玉質。
此刻會稽縣令眼前的這塊魚符就是玉質的。
在此刻的越州,在任的,有玉質魚符也就是四品及以上的只有三個人。
揚州刺史,越州代刺史王華。
越州都察院,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李尋歡。
越州黜陟使,大理寺卿,文華殿學士楊清源。
只有這三人才是四品以上,有資格佩戴玉質魚符,且這三個人都有資格直接處置會稽縣令。
會稽縣令有點不敢打開紙質的官憑,雖然他不知道眼前這個年輕的書生是三位之中的哪一位
那但他無論是哪一位都不會影響今日會稽縣令的結局。
就在會稽縣令雙手微顫,要打開紙質官憑之時,楊清源的聲音再次響起。
“縣令大人,不知可否到后堂一敘”
會稽縣令聞言眼中迸發出了無限的生機,此人沒有當面表明身份,說明事情還有轉機。
會稽縣令慌忙起身開口道,“兩位請隨我入后堂一敘”
說著便帶著楊清源和王華步入了后堂。
“這位大人,下官”
楊清源打斷了會稽縣令的話,“本官越州黜陟使楊清源,這位是越州代刺史,王華,王大人”
雖然心中早有猜測,但是當楊清源表明身份之后,會稽縣令還是覺得眼前一黑,差點站立不穩。
楊清源見狀衣袖輕拂,一股柔和的真元幫助差點摔倒的會稽縣令穩住了重心。
“下官會稽縣令邵杰,參見楊大人、王大人”
一個是奉旨欽差的越州黜陟使,一個是越州代刺史,自己是造了什么孽啊竟然在以權謀私,枉法亂裁的時候,遇上了這兩位。
這下子連官位能不能保住都是個問題了
“我且問你,你收了王柳父子什么好處,竟然如此罔顧律法。”一旁的王華開口問道。
王華從翰林院出來之后,就入了吏部,然后便外放知府。這些縣郡之中的事情,他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