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與騎兵交戰,弩箭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這密密麻麻的箭雨之中,有箭鋒銳利的破甲箭,有連發的玄機,有丈余長短的破城箭。
神機,玄機,天機這周三弩,在瞬間同時開火。
宣泄著從土木堡以來的憋屈
當然對于周三弩,后金是有準備的。
雙方當了這么多年的對手,對于周軍最忌憚的軍械就是周三弩。
神機弩為步兵弩,洞穿金石,箭速驚人。
玄機弩為連發弩,一連十箭,遮天蔽日。
天機弩為攻城弩,勢大力沉,攻城破軍。
在周軍的弩隊出手的瞬間,后金的騎兵也立刻躲避,或俯下身子,或藏于馬腹之下。
這是和周軍多年作戰的經驗,面對周三弩,他們有自己的戰法,那就是硬撐。
周三弩雖然厲害,但畢竟不是加特林和馬克沁。不能持續不斷的火力壓制。
即便是使用三段連射的技巧,也不能保證箭雨的密集。
別說是弓弩了,計算是燧發槍,也不能阻擋大批騎兵的進攻,知道馬克沁出現在戰場上,騎兵這一橫行天下的兵種才漸漸從歷史舞臺退出。
被機動性更強,沖鋒更加難以抵擋的新兵種。
此刻在沖鋒的克羅莫力也知道,只需要撐過周軍弩手的第一輪攻擊,便可以直沖周軍的軍陣。
到時候以這些周軍二線部隊的戰斗力,根本不可能正面抵擋八旗精兵的沖鋒。
確實,普通的步兵,在沒有特別好的辦法的情況下,面對騎兵的沖鋒,會受到重創,甚至會全軍潰敗。
但這也局限于沒法好辦法的情況,雖然于延益不擅長以步破騎,但是繼承岳冊的郭靖擅長。
在八旗精兵沖過第一陣,勝利的曙光似乎已經在他們面前。
但就在八旗精兵要發起沖陣的時候,他們眼前的周軍突然變陣了。
原本在軍陣前方的大盾突然向著兩邊散開。
一隊身披重甲的步卒出現在了八旗精兵的眼中。
重甲步卒,這是前宋能夠抵御元蒙和后金騎兵的最大依仗。
前宋岳武穆的背嵬軍中的步卒,就有一部是重甲騎兵。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說的就是背嵬軍中的重甲騎兵。
前唐也有使用重甲陌刀軍抵御騎軍的戰例,香積寺之戰,李嗣業手持陌刀,橫在萬千敵軍陣前。率領前軍之士盡執長刃而出,如墻而進,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
但是陌刀因為工藝和造價的原因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
但前漢卻有陌刀的代替品,斬馬劍,長柄的斬馬劍。
而這種斬馬劍被前宋發揮到極致,畢竟沒有燕云十六州的前宋,只能以步兵來對抗騎兵,前宋將斬馬劍演化成了屈刀,偃月刀,眉尖刀,鳳嘴刀和筆刀等各種刀型。
而這些在郭靖所繼承的岳冊之中都有記載。
于延益為了能夠在特定的時機對抗騎兵,特地讓城中的工匠,日夜不停打造了一批斬馬刀。
為了在晉陽長期建立防線,將作監中的數百工匠也攜帶這大量材料來到了晉陽。
于延益已經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了。
重甲,原本大周就不缺,而剩下的斬馬刀,于延益集合工匠之力,在短時間內鍛造了五百柄。
這批斬馬刀刀身狹長,薄而鋒利,采用百煉花紋鋼作為刀身,由經驗豐富的將作監鐵匠所制,反復鍛造,退火,淬火,覆土燒刃,回火,打磨,讓刀身整體又有較高的韌性,并可吸收大量沖擊力,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刀條可能的斷裂或彎曲。
“嗡”
軍陣之中的五百重甲步兵,亮出了長柄的斬馬刀,在日光之下,反射的光,讓原本炎熱的天氣微微發寒。
這五百人馬都是神武軍精銳之中的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