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城中。
于延益已經在昨日離開,趕赴京城。
天子昏迷之前的最后一道密旨,召于延益即刻返京,正位首輔,主持京中大局。
于延益也知道京中情況危急,不敢牽連,立時輕裝返回京中。
而楊清源則被于延益任命為晉陽城中的最高軍事主官。
沒有于延益的任命,楊清源其實是沒有任何立場統領晉陽軍的。
他現在身上的職務,是大理寺正卿,翰林院學士,和軍職最有聯系的就是他武鄉侯的爵位。
但是爵位是沒有實權的,他可以憑借自己的威望指揮,但是一旦出了什么事,一個武鄉侯鎮不住大軍。
而且楊清源還身負欽差,為越州黜陟使,若是細究起來,也可以治楊清源一個擅離職守之職。
但是于延益的任命卻相當于替楊清源背書了,即便是有心人要追究,也得一同追究于延益的責任。
于延益對于楊清源的欣賞,在一定程度上更勝于師徒、父子。
眼下晉陽城最重要的就是戰后重建工作,連日大戰,城墻倒塌,需要重新修筑城墻,恢復民生,還有撫恤死傷者,犒賞有功之臣等一系列工作。
好在這晉陽府尹也算是干吏,大部分繁瑣細碎之事,他都可以完成得很好。
楊清源最看重的還是衛生消毒工作,大兵之后,必有大疫,大疫之后,更有大荒。
所以戰后依舊有隱藏的風險,雖然戰場上大部分的尸體,依舊焚燒,但是護城河卻只清理了一個大概。
而且這條護城河乃是從一旁河水之中引入的,一旦完全疏通,這些被尸體污染的水便會順流而下。
大自然雖有凈化之力,卻也有上限。
于是楊清源便命人在護城河邊,灼燒石頭,待到熱力透過石頭之后,在將滾燙的熱石推入護城河中。
主要是楊清源是標準的文科生,雖然看過一些理工科的書籍,但是只有理論,沒法實操,只能有書中記載的古法。
這是周禮之中記載的辦法,往水中投擲熱石可滅蟲防疫。
不僅僅是如此,楊清源生怕地下水源被污染,依照齊民要術之法,找了一批茱萸及茱萸葉投入城中的井水之中,并且嚴令,所有人在飲用之前,必須將水煮開。
凡煮水飲之,眾病無緣生也。
這一套流程下來,看得晉陽府尹趙澗佩服不已。
除了政務之外,楊清源還主要負責軍功的審核評議,軍隊的重建整編。
當然還有一眾江湖高手的治療,也落到了楊清源的肩上。
軍中軍醫對于刀傷箭創極具心得,對于一般的水土不服,頭疼腦熱也有辦法,但是對于一眾武林高手的內傷是一籌莫展。
專業不對口啊
外科大夫,看不了內科
于是楊清源在處理公務的閑暇之余,還得處理江湖人士的內傷。
楊清源的醫藥之術,師承藥王孫十常和道尊張三豐,雖然算不上國手,但是比一般的江湖“名醫”可厲害太多了。
晉陽大戰之中,江湖中人發揮出了極大的作用。
當靺鞨軍攻上城墻之時,正是這些江湖人士領頭,帶著晉陽守備軍殺退了一次又一次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