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時候只需要謙虛就夠了
楊清源帶著明珠夫人以及張慕青進入了李承恩的帳中。
“楊大人此次前來,應該也是有要事吧”
以往楊清源來時都是文士青衫,但這次確實大理寺制式的黑色勁裝,左臂之上的五條杠,一眼可見,這分明是以大理寺卿的身份來此公干的。
在開口之前,李承恩就已經屏退左右了。
能夠蒙天子信任,獨領邊關天策三十萬精銳的大將,絕不會是一個政治白癡,連對于楊清源的稱呼也變成了“楊大人”,已是正式。
有位著名官僚曾經說過,工作的時候稱職務。
比如楊植物。
“大都督果然是明察秋毫,本官此次乃是奉旨前來。”
楊清源為大理寺卿乃是正三品,而李承恩為天策軍大都督,從二品的輔國大將軍。
單以職級而論,楊清源還要低于李承恩,但是此次楊清源乃是奉密旨前來的欽差,代表的是周帝,故而身份見官高半級。
聽聞奉旨,李承恩立刻起身,躬身行禮。
一旁的楊寧亦是如此。
“臣李承恩楊寧接旨”
兩人甲胃在身,別說是接旨,就算是覲見天子也無需全禮。
“圣上密旨著大理寺卿楊清源追查前秦皇秘藏,遇不決之事,可臨機決斷,可行便宜之權,先斬后奏,不必另行請旨;令著各州府郡縣,軍政府衙竭力相助,不得推脫。”
“臣李承恩,楊寧接旨”
兩人接過楊清源手中的密旨,看完之后,又重新還給了楊清源。
這道密旨是給楊清源的,也是給所需配合的軍政官員的。
凡是和尋找秦皇秘藏有關的事務,所涉及官員務必配合。
在楊清源收回圣旨之后,李承恩才開口問道。
“清源,天子為何會下此圣旨難道”
李承恩大概已經猜到了,必然是天子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所以才寄托于虛無縹緲的秦皇秘藏。
后半句話李承恩沒有問出口,在外駐軍統帥打聽天子的身體狀況,這是想干什么
不過楊清源也是知道李承恩的意思,緩緩點頭道,“就如大都督所想。”
傳聞秦皇秘藏之中有長生不老之藥,服之可萬世永昌。
“但這種虛無縹緲之事,以天子之圣明如何會信”
楊清源卻搖了搖頭,“生死之間有大恐怖,前漢孝武帝雄才偉略,北驅匈奴,晚年還不是求仙訪道;前唐太宗文皇帝,為天可汗,文治武功,不惑之間,亦沉迷丹道。此時當與天子圣明無關。”
話說回來,這些都是道門的黑歷史。
無論是漢武、唐宗都是道門外丹派的受害者,當然唐宗最后是因為西域妖僧而亡,但也不能否認外丹一脈的丹砂之害。
那玩意盡是金銀鉛汞,全部是重金屬元素,就算是以楊清源現在的修為,也不敢嘗試,生怕一個不好救不回來了。
不過后來道宗痛定思痛,嚴禁金銀鉛汞煉丹之法,只余草木丹藥,這才挽回了在高層的形象。
李承恩對于楊清源的說法,表示肯定。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即便是他們這些征戰沙場慣了的宿將,在面對生死時依舊會心驚肉跳,況天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