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的西廠汪值看著這個畫面,心中艷羨,若是可以,他也想加入這個聚會之中。
暗牢灰墻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刑部的人終究還是來了。
“楊大人,我們我們也是奉命行事,還請不要讓我們為難。”
楊清源面無表情,只是站于原地不動。
刑部的眾人便將于延益為首的一干要犯,裝入囚車,準備押赴刑場。
隨著天色漸明,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了刑部天牢的門口。
有官吏,有書生,有黎民百姓,販夫走卒。
于延益是一個好人,更是一個好官。
或許他會損傷到你的利益,但絕不會是因為私怨,必是出于公心,即便是政敵,也得贊嘆于延益之品行。
隨著囚車駛出刑部,無數追隨于囚車之旁。
有翰林學士,各部官員,其形成堪比一次小的朝會。
被召回明升暗降的新任通政司使王華,看著一幕,對楊清源問道,“清源,你就看著于大學士被冤殺”
楊清源沉默以對,不知該說些什么
看著遙遙地向快要到巷子口的囚車隊伍,王華躬身一禮,隨后道“清源,你代我去送于大學士,我去宮門口上書”
一旁被貶官的劉既白聞言道,“老大,我和你一起去,我嗓門大”
囚車車隊遠行而去。
東方未明,天色尚黑。
街道之上,一路有百姓送別。
雖然他們不明白什么大道理,但是妨礙這些平臺百姓知道,于延益是個好官,是他救了京畿,救了北方的百姓。
“于大人,吃個包子再走吧”
“于青天,這是自家雞下得蛋,你吃一口吧”
“于大人冤枉啊”
一路上的百姓,讓負責押送西廠廠衛和刑部的官吏如臨大敵。
甚至有許多江湖俠義之事,都冒著被大理寺和六扇門擒拿的風險潛入了京城。
俠以武犯禁,并不意味他們分不清楚是非黑白,善惡曲直。于延益在他們眼中并不是朝廷走狗、貪官污吏,而是挺身而出救民水火的大英雄。
有時候,這些江湖人士,反而更純粹一些。
在這些入京的高手之中,甚至有武當七俠之二的俞蓮舟和莫聲谷。
但大理寺和六扇門之前對于京畿的清理,再加上此刻東西兩廠的聯手防衛,讓江湖中人找不到任何時機。
皇宮宮城口,通政司使王華領著剛剛被便貶為山陰縣令的劉既白一遍又一遍地大聲誦讀著他的奏疏。
當今天子登基六月,于天下有罪其五。
其罪一,夜入皇城,政變奪位此為不忠。史官不記,修書掩蓋,國人不知耶
其罪二,以子弒父,此為不孝。飛霜殿事,可堵天下悠悠眾口乎百年之后,青史必記之
其罪三,罔顧律法,冤殺功臣此為不仁,翻遍史書,有此例乎莫非宋高宗、隋煬之流。
其罪四,堵塞言路,屠殺士子。崇文書院,諸儒學子,何其辜也此為不義
其罪五,寵信奸佞,不念手足,弒殺兄弟,此為不悌
凡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悌之輩,何以為天下君父何以服天下人心
他們的身后,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之前被驅散的學子,找到了一個領頭之人,心中愈發有勇氣,齊聲誦讀,聲震宮城。
這聲音一直傳到了躲在皇城之內陪著皇后周明玉的朱瞻坤的耳中。
聽著王華的奏疏,即便是在周明玉面前,朱瞻坤也沒法收斂自己的怒火,一連摔了四個茶盞。
“亂臣賊子亂臣賊子通通該殺”
這一幕,足以在青史之上給他留下一個難以洗刷的污點。
當然之前冤殺于延益就是一個污點,但朱瞻坤尚覺得可以洗刷。
前漢武帝殺太子劉據,依舊是雄主。
前唐太宗弒兄奪位一樣是千古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