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什么”朱無視激動了
這是他半生夙愿,現在被楊清源說出。
“救活素心,然后幫神侯名正言順地娶她風光大婚,昭告天下”
“代價是什么”朱無視雖然在極力保證自己的情緒平靜,但是這種情況下怎么可能維持得住呢
“我要你終此一生,輔左十三,忠心耿耿,全力以赴,不得二心”
朱無視愣了一下,但是沒有愣太久,“這本就是臣子當為之事,但若楊侯能做到之前所說,朱無視原為吳王殿下,赴湯蹈火”
你如果問朱無視,到手皇位和素心哪個重要他可能會多猶豫一會兒。
而現在,皇位虛無縹緲,和朱無視還沒有半分聯系,所以他幾乎沒有猶豫。
原著中,朱無視原本不會敗,但是當他看到素心的人頭時,他崩潰了。
“素心死了我做皇帝還有什么意義”神侯從沒有輸,只不過是他自己不想贏了
由此可見,素心在朱無視心中的地位。
但是激動之后,朱無視反應過來,名正言順地娶素心,就算是天子下詔,也不可能。
言官清流一定會想辦法封駁圣旨的。
楊清源感知到朱無視的情緒轉變,“新君的圣旨言官清流也許會封駁,但如果是太宗遺旨呢”說著他從袖中取出了一幅圣旨,空白的。
太宗文皇帝留給楊清源的兩張圣旨,楊清源沒有一張為自己所用。
“大理寺卿楊清源,見過諸位。”
雖然楊清源邁入含元殿,原本還安靜下來的含元殿再次沸騰了起來。
大部分官員都沒想到楊清源竟然膽敢在此時進入含元殿
這里就是像是暴風的中心一般,是大周的政治風暴最劇烈的地方,楊清源身為弒君者怎么敢走到這里來
眾臣看著走進來的楊清源,前日瘋狂噴人的言官清流少了很多,有些人被楊清源說服了,有些人被都察院帶走了,有些人看到別人被都察院帶走之后,心中開始恐懼。
像宋問嚴這樣沒有被帶走,且自己持身清正,心中無懼的人,他們可以開口,但是宋問嚴昨日已經大營了壓制著心中呼喊的沖動。他昨夜答應了自己的好友,看看今日楊清源的會給出一個怎么樣的答桉。
楊清源緩緩邁步向前,眾臣少有敢與其對視者,一直走到朝臣班次的前列。楊清源向錢牧謙、程青松等重臣作揖行禮,道“諸位大人,我說幾句話就走。”
錢牧謙和程青松等人對視一眼,他們其實早就和楊清源達成了協議,現在就看楊清源如何能說服殿內的群臣。
主持事務的錢牧謙,緩緩點頭,沉聲道“你且說來。”
此刻正是決定乾坤之時。
殿中監察御史趙孟華見狀立刻斥責下方喧嘩的官員道,“諸君肅靜,含元殿內,不可失儀”
吳王上位,都察院獨立于文臣體系之外,便是既定事實,所以現在傳統監察一系,像程青松等人對于吳王上位都是支持的。
唯有心無旁騖,才能鐵面無私
而趙孟華就是程青松一系的人。
楊清源先是對著錢牧謙說道,“錢大人,不知吳王殿下是否有繼承皇位的資格”
繼承皇位雖然涉及方方面面,但是明面上還是禮法上的事情,錢牧謙這個禮部尚書自然是最有發言權的。
事關新君繼位,錢牧謙微微停頓之后斟酌著字句,“吳王自然是太宗血脈,有宗人府玉牒金冊記錄在桉,身份確鑿無疑,自然是有繼位的資格的。但我大周的皇周會典有載,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祖宗家法,不可亂也。而吳王年紀排在蜀王和宋王之后。”
錢牧謙雖然是支持楊清源的,但他還是給了一個中庸的答桉。他現在是內閣第一人,并主持朝廷大局,自然不能明顯偏向楊清源。
在得到錢牧謙肯定的回答之后,楊清源面向群臣,朗聲說道,“既然如此,那在宋王不愿為帝的情況下,自然按照昨日廷推的結果,奉吳王殿下為帝”
楊清源一頓,“我知諸公所慮,無非就是我曾為吳王之師,若是吳王登基,怕我挾天子以令群臣,為輔做宰。今日,我予天下一諾吳王登基后,我當卸去一身官職,離開神都,回歸鄉野,終此一朝,再不為官。在這含元殿中,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的英靈在上,此一諾,重于千金蒼天為證,諸公可鑒”
楊清源清澈的聲音在含元殿內回蕩。
這一刻不管是楊清源的朋友還是政敵,都感到震撼。
楊清源的話,沒有給自己的一點后路。
但是放棄官職,其實只是給眾臣一個過得去的交代而已,只要楊清源還在京城之中,以他的聲威人望一樣可以操縱朝政。
即便楊清源真的這么干了,含元殿的眾人估計也會捏著鼻子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