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便可以讓周室成為百姓的利益代表,同時還可以占據大義名分。
在資產階級萌芽尚未萌發之前,楊清源便只能想到這樣的方法,來分權、制衡。
立法之權由各集團共議。
司法之權,由大理寺、都察院兩家執掌。
軍權,由周室執掌,新舊武勛集團分掌。
而行政之權,周室代表百姓利益,同時作為裁判者。剩下的,讓各方利益集團自行博弈。
在盡可能不損害底層百姓利益的情況下,達成的政治平衡,自然是穩定,可用的。
楊清源也想走君主立憲,但是君主立憲需要足夠強大的資產階級作為基礎,資產階級的產生是需要生產力作為先決條件的,但是無論楊清源如何嘗試,似乎都沒法在這個世界造出蒸汽機來。
故而他只能退而求其次,用這種方法,為將來的憲政打下基礎。
楊清源和朱瞻垕一講就是兩個多時辰。
這是一件復雜的事情,別說是朱瞻垕一個孩子,就算是楊清源也是在嘗試的路子上。
“你遇事不懂,可以多詢問德輝兄,他有宰輔之才,我也和他聊過這個話題。他和李尋歡、姚節、楊訥言都是可信可用之人。”
“咕咕咕”
正談著朱瞻垕的肚子突然叫了起來,他只有早上吃了些糕點,早就餓了。
小九沒好氣地看了弟弟一眼,然后說道,“師父,十三,我給你們去御膳房弄點吃的。”
楊清源微笑點頭然后繼續和十三說道。
“然后就是之后行政的改革內容,這一點我和錢牧謙大學士,王華也曾談過。在朝局穩定之后,當推行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
“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
這兩個名詞,讓朱瞻垕感到有些陌生。
自古官府收稅,收的都是人頭稅,人頭稅是國家對人身課征的一種稅。
他的優勢明顯,按照記錄在冊的人員進行征收,有理有據。
但其劣勢也很明確,富者田連阡陌,竟少丁差,貧民地無立錐,反多徭役。
官員紳衿利用優免特權隱漏人丁,奸猾之徒又托為客籍以為規避,而丁銀項目仍然存在,結果便落在貧苦農民的身上。
而攤丁入畝,則是將人頭稅均攤入地賦之中,按照土地來進行稅收。
這樣就可以極大緩解底層貧苦百姓的生活壓力。
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就更容易理解了,即廢除官員、地主免稅的特權。
無論是攤丁入畝還是官紳一體納糧,其實都是為了優化稅收結構,使社會富有階級承擔更多的稅收責任。
在藍星上,這兩項舉措都是有滿清雍正完成的,如果說康乾是吹出來的盛世,那雍正便是滿清君主之中,最具政治才華和手段的存在,單以其文治之功,縱觀全史足以保五爭三。
“可師父,這必然會引起廣大官員的彈壓”
十三看出來這兩策都是利國利民的良政,但是也損害了官僚階級的利益。
“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并非一蹴而就。分化打壓、拉攏制衡,不是一兩句話說得清楚的。你也不必著急,慢慢來,遇事多與錢大學士和王德輝商議。若是能將這兩個舉措貫徹,便是功在千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