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侯就托大了”話雖然這么說,但是楊清源其實并沒有托大,從張三豐這里算輩分,楊清源和太祖高皇帝是一輩的,屬于太宗的叔父,算到十三、十四這一輩,他們就該稱楊清源的一聲叔祖父。
“不知楊侯為何會來此”
雖然楊清源說了不是來殺他的,但是對于楊清源突然出現在此,朱瞻均還是有些不理解。此刻正是新皇登基之時,百廢待興。
而楊清源有擁立之功,功莫大焉,不說封個傳世國公,加封三公,入主中樞多半是沒跑的,即便要暫時蟄伏,也沒有必要跑到這里來吧
就算是十三皇兄想要鳥盡弓藏,當下也沒有這個實力吧
面對朱瞻均的疑問,楊清源笑了笑,“我和十四一樣,不適合在神都待下去了,不得不離京。”
“”
朱瞻均想不明白,以楊清源此刻的聲望權勢,又有誰能將其趕出神都呢
即便眾臣憤于他的弒君之行,也不過是暫時韜光養晦一段時間,以他帝師的身份,一樣可能在神都之中操縱風雨。
別說十四想不明白,甚至朝中的許多官員都想不明白
楊清源也沒向朱瞻均解釋,他來此不是來解決小孩子的疑惑的。
“我問十四一個問題,此地為高祖靈前,又有真武大帝庇佑,你須得如實回答。”
楊清源說話之時,還以真元籠罩十四,暗中用上了類似九陰真經之中移魂的功夫。
不過楊清源倒不是想要控制心神,只是讓十四實話實話。
“楊侯請問”
“殿下,心中可有怨懟之心,怨恨微臣怨恨天子”
楊清源雖然不忍殺害一個無辜的稚子,但是也要了解他的心理,盡可能防止出現一個怨念深重的陰謀家。
以朱瞻均的聰慧,再配合上他的特殊身份,足以掀起一場風浪。
十四陷入了暫時的沉默之中,以楊清源真元形成的氣場,在誘導著他將真話講出。
若是換一個成年,心智堅毅的武者,自然是沒有那么容易。
然十四雖然聰慧,也只是個稚子,難以抵御楊清源的精神力影響。
況且是在太祖靈前,他也不敢說謊
“若說,不恨楊侯,那必然是假的。我原本便是太宗皇帝嫡子,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之人。但我也知道,我不該恨楊侯。若是沒有楊侯,皇兄也會置我于死地,就像他殺楚王兄一樣。”
朱瞻均雖然年紀小,但是卻是明白事理的,朱瞻坤得位不正,做賊心虛,自然是要將對他有威脅的人盡數除去。
莫說是他這般暗中宮變繼位的,便是前唐高宗皇帝,以前唐太宗文皇帝遺旨名正言順繼承大統的,他的幾個皇兄也沒有落得什么好下場。
前唐太宗三子,吳王李恪,高宗即位四年后,牽連房遺愛謀反之桉,為太尉所害,時年三十五歲。
前唐太宗四子,魏王李泰,在高宗繼位三年后,憂思過慮,病逝于鄖鄉,時年三十三歲。
一個正常繼位的皇帝尚且如此,況于朱瞻坤乎
若不是剛剛冤殺了朱瞻圭、于延益人心浮動,而朱瞻均又有太后庇佑,朱瞻均早已化為一道亡魂,現在孟婆湯都喝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