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開始,儒釋道三家便有了共同的價值導向導民向善。
而真正闡述儒釋道三教同源的,正是楊清源的師兄,真武道尊張三豐。
紅塵人仙在,大道統三教。
張三豐的著作大道論,給予了三教同源歸一的理論基礎。
楊清源沒想到,最終救自己的還是師兄
夫道者,統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陰陽動靜之機,具造化玄微之理,統無極,生太極。無極為無名,無名者,天地之始;太極為有名,有名者,萬物之母。因無名而有名,則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
大道之源,論述了天地間萬物的本源,生命的起源,是一種遠超儒、釋、道各家的更高宇宙觀。
而當日武當山上,張三豐為滅絕師太、周止若講解九陰神功之時的那一段話,開始縈繞在楊清源的心頭。
儒曰圣教,忠恕為本,道義之門,存心養性,執中貫一;釋曰禪教,慈悲為本,不二法門,明心見性,萬法歸一;道曰玄教,感應為本,玄牝之門修心煉性,抱元守一。
教雖分三其理則一。
儒也者,行通濟時者也;佛也者,悟道覺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
儒離此道不成儒,佛離此道不成佛,仙離此道不成仙,是更以道自任也。
明白了
楊清源身上的氣機再度開始變化。
道門真元在楊清源的引導之下,化為太極之始,而儒釋兩家的真元,分居陰陽之位,對立相合。
無論是儒釋道哪一家,超越不了太極陰陽的法理。
大道將成,柳望舒看著楊清源,只覺得雖然他尚在調息,身上的氣機卻變了。
到底是什么變化,柳望舒也說不上來,只覺得楊清源此時的氣質和武當山上那位逍遙人間的張老道有點像。
楊清源體內的真元流過,剛剛和血河宗主對戰之時留下的暗傷被盡數修復。
原本囂張的金波旬花之毒,被這真元所消融,化入了佛門之息中。
原本詭異的血河真元,在這真元的鎮壓下,被凈化。
原本狂暴的雷霆之力,在這真元的安撫之下,變得平靜,最終融入楊清源的經絡之中。
不僅僅是修復而已,楊清源的修為境界更是得到了質的飛躍,或許再一步就可以站在天人境的門檻之前。
至于突破天人境那就只能隨緣了,天人之境,可遇而不可求。
一刻鐘,楊清源緩緩睜開了眼睛,眼神復雜。
“儒冠道服釋袈裟,紫竹紅根白心芽,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共一家。”
已經盤坐于地上,生命走向盡頭的空無聽到楊清源所念的偈言,臉上露出了會心之笑。
楊清源轉身之后,單膝跪在了空無的身前,“多謝大師再造之恩”
若是楊清源真的有成道之日,那空無便是他的成道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南無藥師琉璃光王佛,老衲最終還是有私心的,不愿楊侯毀了我佛門。”
先前的楊清源,說是佛敵,絲毫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