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陽也是這樣想的,但見在曹雪陽交錯而過的瞬間,單手持槍,劃出了一個半月的圓弧,橫斬朱士宏。
“鏗”槍斧交擊之上,立刻在城樓之下散開,震得雙方的士卒雙耳微微發疼。
以兩人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漩渦,天地元氣開始朝著兩人聚攏。
曹雪陽的百鳥朝鳳槍已臻化境,槍之所出,漫天槍影,靈動無方。
朱士宏的梨花開山斧亦登峰造極,輪“巧”,不管多么高明的斧法都不可能超越槍法,他便以勢壓人。出招之間,攻敵之必救。
一斧劈出,帶著澎湃浩蕩之力斬碎漫天槍影。
只是曹雪陽的上一招才剛剛結束,第二槍便立即跟上,這使得朱士宏的斧法雖然威勢無比,卻絲毫占不得便宜。
代縣。
朝陽初升,兩萬余騎兵緩緩御馬向著東北方向而進,胯下健碩的高大戰馬悠然自得地踱步而行。
澄亮的黑甲散發著黑金色的光芒,刺得人不由自主地瞇起了眼睛。
初生的朝陽下,兩桿三丈余高、上書斗大兩個“周”、“龍武”、“趙”等字樣,黑底旌旗高高飄揚。
緊隨著騎兵的是至少三萬的精悍步卒。
在精悍的步卒之前,首先出現的是一桿五丈高的牙旗,一尺多寬五尺多長的黑緞為底,上面一個尺大的“趙”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牙旗,“牙旗者,將軍之精”。在古時牙旗是全軍的象征。
牙旗是一支軍隊的主要標識,所以在戰爭中,牙旗在哪里,就表示指揮中心在那里,主將在那里。旗不倒,主將就在,全軍就存在,旗一倒,就表示主將不存,全軍已經崩潰。
這支精兵自代縣的雁門關而出,由北向東,逼近冀州。
領兵之人正是老將趙天麟。
趙天麟年歲已高,原本是想致仕還鄉,可是恰逢神都大變,楊清源自逐京城。
朝廷要重建龍武軍,便只能讓曹雪陽主理,只是曹雪陽雖然戰功赫赫,武藝不凡,善于治軍,但經驗還是太單薄了一些。
于是內閣便駁回了趙天麟致仕的請求,將他從新建的御林軍中調往龍武軍,任龍武軍副都督。
此外還特許趙天麟從原晉陽守備軍,也就是后來的新編御林軍中抽調了六萬兵馬,來補充新建龍武軍戰力不足的問題。
而今日趙天麟所帶的五萬兵馬,就是原本晉陽守備軍中的老卒。
趙王在燕城祭天敬祖,高樹奉天靖難的大旗,這讓龍武軍一下子緊張了起來。
龍武軍大都督曹雪陽親自坐鎮晉陽城,而副都督趙天麟率領大軍北上雁門關,逼近冀州,不給趙王府擴張之機。
而雁門關的東北方向,便囤積著趙王麾下的十萬精兵,由其麾下大將邱福帶領,虎視關中。
趙天麟這一次的任務就是與邱福對峙,防止他繼續西進。
邱福帶著副將在一座山嶺上看著趙天麟率領大軍緩緩逼近,邱福知道大道上的周軍其實早就知道自己的營寨所在,可大戰來臨,如今還能如此悠然,顯然無論是馬上的騎士還是騎士身下的戰馬都是久經沙場的悍勇之輩。
這應該不是新建的龍武軍兵馬,當時當年血戰晉陽的精銳。
當邱福看到那面巨大的牙旗時便知道,這就是趙天麟的主力大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