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大理寺刑律學院第二期成員,楊清源曾經親自授過課的學生。
“我記得,你是張哲,當時情報分析學和輕功都是優等,畢業之后應該是去了廣聞司吧”
張哲見楊清源還記得自己,神情激動,“沒想到院正還記得卑職這個不成器的學生。”
楊清源見到這一幕,有點能理解當年蔣校長的心態了。
師生之誼一定是華夏文化之中最牢固的關系之一。
天地君親師,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賢等民間祭祀的綜合,也是刻在華夏人骨子里的價值觀取向。
敬天法祖、孝親順長、忠君愛國、尊師重教
“卑職奉命有絕密情報上呈大人”
張哲的稱呼從院正變成了大人,從學生變成了卑職,說明從私人問候變成了公事匯報。
楊清源接過了裝著情報的卷軸。
類似于這等絕密,是以大理寺特制的卷軸所裝,只有高層才知道解開卷軸的方法,若是強行打開,其中的情報便會自燃成灰燼。
楊清源從其中取出情報之后,逐字逐句地往下讀。
其中所記載的事情非同小可,但卻并沒有震驚到楊清源。
這是他早就預料過會發生的事情,甚至和王華、十三推演過數次。
趙王謀逆只是時間問題,無論如何他一定會反。
故而,楊清源在看到趙王謀反,聲勢浩大的時候,并沒有任何的反應。
這本就是在預料之中的事情,無論是王華和十三都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十三雖然年紀較小,但是他的智慧、心性都是不凡。
而王華自不待言,剛過不惑之年,就執掌了朝廷中樞之權,其能力才學都是當世頂尖之流。
還有內閣的成員、六部尚書、六軍都督府,這些人都是當世人杰。世上并非只有他一個能人。
只要朝廷沒有遭遇一次巨大的慘敗,楊清源相信以這些人的能力足以對付趙王了。
就連趙王聯合北乾這一節,楊清源在推演之時也想到了。
但那又如何,他在北乾種下的種子梁王府已經發芽了以北乾小皇帝的能力想要對付梁王府,很難
除非魔師宮等勢力不再支持梁王,全部效忠北乾可汗,否則他拿什么對付梁王府
只要梁王府還在,就不可能對大周的北境造成太大的威脅。
這一刻,楊清源只覺得自己是諸葛附體,留侯在世,就差一把羽扇。
羽扇輕搖之間,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