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死難的人還有中書舍人三人,監察御史九人,給事中三人這些都是未來高級文官的備選。
難道這些前程遠大的高級文官,都是為了所謂“文官集團獨霸朝堂“的千古大計,甘愿自我犧牲性命么文官們什么時候有如此一致的集體主義精神了
這一類“明粉”、實為“明朝皇帝粉”的存在。這些人看歷史純粹非黑即白,一邊對朱家皇帝文過飾非,一邊秉承“文官誤國、各個可殺”的極端思維。
這些人因為藍星明朝的土木堡之變后,京師三大營被整編為十二團營,定興郡王張輔和無數勛貴的戰死,直接導致武官勛貴集團實力大損,從此淡出了政治舞臺,導致了后來文官集團的一家獨大。
他們從最后的結論中來推導事情發生的原因,這就很可笑。
實在是荒謬至極
文官之中有小人、有奸人,可文官之中依然有值得千古傳頌之人。
神州的脊梁有一大半是這些文官鑄造的。
從比干到顏真卿,從文天祥到于謙,再從張煌言到譚嗣同。
他們也許有自己的階級局限性,但他們絕對不缺風骨和壯志。
不過十三牢記楊清源教的一句話,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階級的階級。
對于文官集團代表的地主階級,必須十二分的警惕。
這次,就是十三制衡日益強大的文官集團的一次表現。
相權固然要限制君權,但君權更要限制相權。
無論是哪種權力,都得被關在籠子里。
討論到最后,金陵長公主朱瓊華為首的皇室和戶部達成了協議,借白銀五百萬兩,用于此次朝廷的對外戰爭。
其中二百五十萬兩,有戶部向天地錢莊貸款,以明年神都的稅收作為抵押,分三年還清,年息五分。
這樣一來,戶部兵部有錢打仗了,皇室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話語權。
齊原的臉上有些不好看,畢竟戶部的權力和威嚴受到了限制。
但一旁六軍都督府吳克明的嘴角快壓不住了
有錢了可以大膽出手了
令西域都護府、神策軍,自行反擊,蕩平西域
令東南水師,鎮海軍,地方守備軍,剿滅倭寇,肅清東海
大周朝廷收到了四夷動亂的消息,趙王府這邊雖然要晚一些,但一樣也知道此事。
趙王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意。
朱楷并非高興于四夷入侵,作為太祖高皇帝的皇子,他一樣鄙夷這些在大周周邊制造麻煩的敵人。
若是他能登上大寶,必然要掃平四夷,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帝國。
不過,對于現在的朱楷來說,這不算是一個壞消息。
趙王府的實力雄厚,但一個地方藩王再怎么積累實力,也沒法與朝廷中樞抗衡的。
所以之前趙王才會借北乾這個外力。
他并非要靠北乾來對付周廷,區區北乾在朱楷的眼中還沒有這樣的實力。
趙王想要的僅僅是北乾能牽制住周廷天策軍的精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