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的劍氣將墨觀瀾包裹其中,這劍氣屏障將柳生宗嚴的太刀擋在了三尺之外。
這一劍,就算是當時的楊清源也沒有辦法破解,只能以先天破體無形劍氣與之對攻。
面對東瀛泉信綱、柳生宗嚴、伊藤一刀齋三大高手的圍攻,墨觀瀾竟然顯得游刃有余。
“殿下我也去”
足利義輝向著德仁太宗微微點頭之后,便向著墨觀瀾沖去。
他的劍法也是學自泉信綱,但卻更加大開大合,與其將領的身份符合,更像是戰場之的劍法。
出招之時,絲毫不留余地,不給敵人留余地,同樣不給自己留余地。
這招式雖然剛猛凌厲,可同樣的,缺陷也很明顯。
遇弱于自己的對手,或者是旗鼓相當的對手時,如此決絕的刀法自然會給敵人很大的壓力,也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將其破解反攻。
但遇了墨觀瀾這般武功修為遠高于他的敵人,那他的刀法劍道之中便滿是破綻。
若是一對一的情況下,墨觀瀾甚至有把握在三招之內瞬殺此獠。
可現在是多人圍攻他一個足利義輝顯然也就是依仗這一點,才敢如此果決。
一旁的柳生宗嚴在明確了自己的攻擊對于墨觀瀾無法造成有效的威脅之后,便不再強攻,而是選擇配合足利義輝。
他的太刀總是會出現足利義輝的破綻附近,每當墨觀瀾要出劍攻擊其破綻之時,柳生宗嚴的太刀便會幫其一同防御墨觀瀾的攻擊。
墨觀瀾雖然能夠輕松捕捉其破綻,但因為柳生宗嚴的協助,使得墨觀瀾遲遲無法將足利義輝這只討厭的蚊子給收拾掉
正面的泉信綱雖然不是墨觀瀾的敵手,但短時間內也不會輕易落敗。
此人的武功,與黃天大法八層的孫恩相比,當在伯仲之間。只是泉信綱比孫恩更加不要臉,沒有節操。
墨觀瀾此時便是落入了東瀛人的陷阱之中,這四人聯手之間的配合,極其默契。定然是早就制定好對付中原神秘的方式。
四人圍攻之下,饒是以墨觀瀾短時間內也沒有辦法將這四人擊敗。
而圍攻墨觀瀾的四大武者也是心驚膽戰無比,這到底是招了個什么怪物啊
竟然以東瀛四名劍豪聯手之力,都沒有辦法拿下一個小小周人。
一旁的服部半藏看到這一幕,心中便起了心思,作為東瀛唯一一個突忍,他對于戰機的把握,是尋常人難以比擬的。
忍者不同于武士,為了擊殺不妙,忍者可以不擇手段,甚至是出賣自己的身體來對付敵人。
這里不單單是女性忍者,男的也一樣。
比如服部半藏少年時期,就曾經扮做孌童前往一個達官顯貴的府。
對于他們來說,隱藏在陰影中,才有存在感和出手時機。
而現在李太白與宮本武藏對決,墨觀瀾被泉信綱四人牽制,更是他尋找戰機的最佳時機。
“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服部半藏口中默念被他們改版后的九字真言,手中飛速結印。
九字真言又名六甲秘祝,典出抱樸子內篇卷十七登涉第五段“入名山,以甲子開除日,以五色繒各五寸,懸大石,所求必得。又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臨兵斗者,皆陣列前行。凡九字,常當密祝之,無所不辟。要道不煩,此之謂也。
這本是道門的真言秘術,但在前唐時期被東瀛人所學。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當時的遣唐使官話講得差,在傳頌這九字真言誤將“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錯記成了“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
而后東瀛的忍術、神道便都是用這句念錯了的口訣。
只見服部半藏一邊念誦九字真言,手中不斷結印。
數息之后,剛剛還在眾人視野之中的服部半藏,此時已經不知道消失于何處。他潛入了陰影之中,想要伺機給墨觀瀾或者李太白一個重擊。
隨著墨觀瀾與東瀛四大劍豪的戰斗繼續,他承受的壓力也在增強。
因為他要對付的不是四個人,而是五個。
立于德仁太子身旁的林崎甚助從戰斗開始的那一刻,刀意便將墨觀瀾鎖定。
他所修行的拔刀術其中精華的一招便是蓄勢之法。
他的刀勢從鎖定的那一刻已經開始積攢,而且在出刀之前,還會不斷增強。
對于墨觀瀾來說,這個隱藏的威脅不比正面的泉信綱少多少。
正在五人對決之間,隱藏在暗處的服部半藏找到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