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破了武剛車陣之后,趙王軍重騎兵的速度已經放緩了下來。
拒馬槍陣,足以給他們造成不小的威脅。
左右兩側之間,還有時不時地有士卒持大槍攻擊,使得速度放慢的騎兵成為了他們打擊的絕佳目標。
朱士宏此時也不復剛剛的豪情,他雖然悍勇可不傻,已經意識到事情的不對了。
武剛車陣已經完全破壞了重騎兵沖鋒的陣型,這種情況下的騎兵沖鋒威力大減。而在拒馬槍陣的阻擊之下,重騎兵的速度進一步地下降。
太公兵法丶六韜騎戰騎兵有十勝,九敗。
凡以騎陷敵,而不能破陳,敵人佯走,以車騎返擊我后,此騎之敗地也。
朱士宏麾下的重騎正在漸漸陷入這種局面。
其實龍武軍完全有資格在第二道防線拒馬槍陣處和朱士宏的騎兵一決雌雄,但曹雪陽還是布置了四道防線,就是為了讓這一支騎兵徹底陷入在陣中。
重騎兵在面對步兵時,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但對于擅長步軍作戰,以步克騎的將領來說,重騎兵的無敵是要加上前綴的在適當的時機。
縱觀春秋史書,最著名的突擊騎兵當初唐初的玄甲鐵騎。
每戰都是以少勝多,無堅不摧。
并非是其裝備武器遙遙領先于敵人,而是其主將對于戰局的精準把握。
資治通鑒中稱其為“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
那為何合適時機
騎戰十利中的乘其未定、掩其不固、攻其不屬、襲其不慮,亂其戰器、陵其恐情、撩其未裝都可以理解為是甲騎突擊的合適時機。
只是,并非每個人都是李二鳳,有如此驚人的戰場嗅覺。
朱士宏固然悍勇,但其對于戰場局勢的把握又如何能與李二鳳相比
雖然此時已經感覺到了戰局的不對勁,可朱士宏卻不知道該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惟有繼續沖鋒,鑿穿陣型。
但就在他要繼續帶隊沖鋒的時候,一個銀槍攔住了他。
來人正是楊四娘子,紅衣紅甲,神槍梨花在手。
一桿銀槍如梨花亂舞,朱士宏的梨花開山斧竟然不知道從何處下手,被漫天的槍影逼得不得不停下沖擊的腳步。
“朱士宏,到這就算了”
楊四娘子便是第三道防線的主將。這里合計有兵馬七千人,全是鉤鐮槍手,專門克制騎兵。
在楊四娘子的阻攔之下,朱士宏的重騎兵已經徹底失去了速度優勢。
而對于朱士宏的鑿穿戰術來說,一旦攻勢被阻,就是致命的
“二十梨花槍,天下無敵手我倒要看看的槍法是不是真的有吹噓的那般厲害”
隨即,朱士宏一夾胯下的卷毛獅子獸,高舉梨花開山斧殺向了楊四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