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一晚上的時間,就讓總峒主放下了戒備,與之合作。
楊清源笑了笑,“我當然沒有這么大的面子和本事,但其他人卻有!”
九峒主看向楊清源眼神之中帶著疑惑之意,他本就是十二峒中的高層,對于十二峒的各種辛密都是了如指掌,若說有中原人可以打動二峒主,他是相信的。
二峒主本就是李唐皇室之后,與中原所有聯系,也是正常的事情,但總峒主乃是根正苗紅的南疆人,與中原沒有任何的牽連,到底什么人能夠讓總峒主放下戒備?!
九峒主以及剩下的南疆眾人都將目光看向了總峒主。
好奇的可不僅僅是九峒主一個人。
總峒主卻是沒有反應,反倒是楊清源開口道,“也不能算是一個人吧,而是一個人的信物。”
楊清源的話更讓人摸不著頭腦了,何等人物才能打動總峒主。
在眾人好奇的目光中,楊清源從鐵手取來了一個木匣子。
“我在前來南疆之時,便考慮到了南疆與大周之間的嫌隙,怕南疆的諸位豪杰對我等有所誤解,故此前往益州求得了此物。”
木匣打開,楊清源從其中取出了那一件信物,當眾人看到了此物之時,先是一滯,隨后眾人心臟都為之一頓。
九峒主也死心地閉上了雙眼。
一把鵝毛羽扇被楊清源雙手奉持。
“南疆可曾忘千年之約!?”楊清源清冷的聲音回蕩在十二峒的山嶺之內。
包括總峒主在內的眾人,再也沒法站立,竟是紛紛向著楊清源單膝跪地。
“阿祖阿公在上,千年之約,我南疆諸部,永不敢忘!”
他們跪的不是楊清源,而是楊清源掌中羽扇的主人——季漢丞相,忠武侯諸葛臥龍。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丞相平定南疆之亂,將中原的耕作冶鐵之術教給了南疆之人,使得他們從刀耕火種邁向了文明。
包括今日南疆之文字、文化、服飾、節日……其背后都有著諸葛武侯的影子。
教化之功,感沐之德,無以為報。
時蠻王孟獲,感念武侯大恩,遂聯合當時最強大的八個部落,以八枚不同顏色的寶石,制造了一柄羽扇,進獻給武侯。
只是武侯清貧自矜,修身無外,不喜此奢華之扇,在收到之后未曾長期使用。
直到臥龍身殞,季漢后主為之立廟建祠之時,才以此扇制造丞相之雕塑。
原本尋常的羽扇,得丞相之像的浩然之氣所蘊養,竟然千年不腐,宛如新扇。
楊清源在此之前,也不確定此物到底有沒有效果,但還是從諸葛家后人的手中得到許可,從武侯祠中請來此扇。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