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民間商人拆借,都是月息一分,借五萬一年,利就六萬了。”
這個五萬本錢,一年利息五萬,其實不是地方上亂來,而是長安三省六部諸司各衙門,也都是按這套標準,長安各衙都有自己的一個捉錢令史的隊伍,據說正式編制的捉錢令史就有七百人。
這些捉錢令史都選用京官品子,直接授予流外五品,若是捉錢捉的好,只要兩三年利息繳的及時足額,就可以參加吏部銓選,通過了就可以授散官,有流內的正式出身,再到吏部番上當差幾年,番滿就能直接授流內實職。
“咱們縣里的捉錢令史,跟京城各司的比不過,咱這屬于不入流外,是縣選的雜任,但是只要錢捉的好,三年番滿,也可以參加州選,到時通過就能獲得正式的流外品階。多數地方捉錢好的令史,都會被京城各司調去捉錢的,前途大好。”
趙書吏就很羨慕,他這個書吏其實正式名稱叫書手,流外品都沒有,也屬于雜任,甚至是編制外的,也是色役一種,連俸祿都沒,只有口糧,當然,在衙門里辦事,只要手里經辦要權,那收入還是不少的。
只是他出身低,沒啥家族背景,所以想捉錢也輪不到,更難說有好的前途。
像武懷玉這種品子,捉錢就能捉到吏部銓選的機會,只要有些能力就能一路授官。
這可以說是一條仕途終南捷徑,比參加科舉還靠譜,畢竟這年頭的科舉一年錄不了幾個,還管明經還是秀才、進士科,那確實得很有學問才行。
“二郎,這差事挺不錯的。”趙書吏提醒懷玉。
就算放貸不出去,大不了自己補上這五萬錢利息,相當于掏錢買官了,雖然買的也僅是個銓選機會。
更何況,有身份的品官之家,還怕一年放不出五萬錢的貸款這可是公廨本錢,好些捉錢令史,都是打著公廨錢名義放貸,實際上還要添上許多私本,在其中還能大牟其利,名利雙收。
更何況,捉錢令史這差事比較特殊,是衙門里人,但不管其它繁瑣雜事,只要能按月交息,平時根本沒有人管束。
懷玉聽了倒覺得這還真挺適合自己,他不想給高官去當雜役,也不想去服那些勞役。
“多謝趙兄提醒。”
“不客氣,以后有事盡管找我。”
有這體制內的人在一邊解釋,懷玉也才知道,原來武家雖也是官員之家,但老爹和懷義是三品以下官,所以也只能免本人和妻妾、部曲、客女、奴婢的課役,親戚并不免。
只有那些高級職官和封爵貴族,才能免除本戶內的同居大功親屬,其余丁中也是不免的。
相比起明朝那種考個舉人,都能免全家的情況,確實大有不同。
老武能帶給懷玉的實打實好處就是他有品子這個身份,能夠挑選輕松的色役以避正役。
懷義也覺得懷玉可以考慮下捉錢令史這差事,雖然一年有五十貫錢利息這個任務,但他覺得應當問題不大,畢竟民間利息也并不比這低。
搞的好,還是個出路呢。
縣衙。
懷義兄弟拜見張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