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子有沒有對舊太子妃怎么樣,大家不得而知,但宮里幾乎人人都知道新太子臨幸了齊王妃,甚至十分寵幸。
其實李世民宮中還有兩個楊氏,一個后來追封貴妃,生趙王李福過繼給建成。還有一個楊氏,后來封婕妤,觀王楊雄的孫女,跟齊王妃是堂姐妹。其實李世民后宮四楊,都是弘農楊氏一族的。
長孫無忌高士廉這些李世民心腹,其實很反對李世民把楊氏臨幸,但李世民卻對這楊氏很著迷,不管是出于何種原因,雖然李世民最后收回了想要直接給這弟媳一個封號的打算,卻也沒送走,一直留在宮里。
高士廉現在就懷疑,是不是昨晚李世民又臨幸這齊王妃導致今天不早朝。
長孫妃聽聞這話,也是露出幾分無奈表情,不過還是搖了搖頭“其實殿下昨夜處理政務很晚才睡。”
她猶豫下還是透露了一個重要的消息給幾人“昨日皇帝手詔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德彝楊仁恭宇文士及諸位宰相,說朕當加尊號為太上皇。幾位相公叩見殿下相告,并勸殿下受禪繼位。”
此時距離宮變已有半月余。
皇帝李淵突然給宰相們下這樣的手詔,李世民一時也搞不太明白父親的心思,好在這些宰相們接了手詔都立即報告給他,但這也讓李世民昨晚深思半夜。
“一會殿下起來,肯定要召諸位相商的。”
李世民這一覺睡到日上三竿才醒。
長孫妃告訴他無忌等來了后,他馬上召見。
“殿下,既然陛下有退位之意,那正好順水推舟接受便是。”長孫無忌迫不急待。
剛兼任兵部尚書的杜如晦卻提醒太子要小心,“陛下手詔諸位宰相,這事情不簡單,要當心提防。”
誰能確保皇帝不是用這種方式聯絡宰相們,萬一皇帝也來個宮變呢。
“幽州李瑗、涇州李藝、涼州李幼良、利州李孝常,這些人仍手握重兵封鎮一方,如今也僅有揚州李神符、武士彟奉旨入朝,突厥仍在隴右肆虐,不得不防。”
想當年李淵起兵之初就曾經借突厥之兵馬,如今這種情況下誰能保證李淵不會再借突厥之兵
前不久,益州行臺仆射竇軌稱行臺兵部尚書韋云起意圖謀反,稱云起弟慶儉與韋氏宗族大多事建成,建成死,他們兄弟意圖謀反奪行臺權,竇軌收斬之。又稱行臺民部尚書郭行方也參與謀亂,行方奔逃京師,竇軌追之不及。
郭行方一邊逃一邊半路向長安上告,說竇軌誣陷冤殺韋云起,借機報私仇等。
這事弄的朝堂上爭議很大。
最后李世民下令,罷益州行臺改設益州大都督府,任命竇軌為大都督的同時,也派人去調查韋云起案,同時派人去接郭行方。其實李世民等人都很清楚益州發生了何事。
竇軌這人,是李淵的小舅子,李世民的舅舅,打仗非常勇猛,但缺點就是有些殘暴,濫殺無辜。
李淵讓竇軌去鎮守新收服的四川,他到了后因一點小事,就把親外甥殺了立威。然后又命令家奴不許外出,之后又故意命令家奴出去買酒,等家奴買酒回來,又說人家違反他的命令直接殺了。
監斬官員認為家奴是奉竇軌命令外出,沒理由殺,竇軌把監斬官也殺了。因為這事,李淵還把竇軌下獄,但也僅僅是曉示懲戒,馬上又放了,繼續鎮守益州。
在益州,沒有人不怕這竇魔王,唯有韋云起和郭行方這兩尚書不懼他,而且竇軌是李世民這邊的,韋郭卻是建成一邊的。
要說這韋云起非常了得的人物,名門京兆韋氏子弟,隋朝大業初,任謁者大夫,四品職,他孤身前方突厥,向啟民可汗借兵兩萬騎,大破叛隋的契丹軍隊,比后來貞觀朝借泥婆羅兵滅天竺的那王玄策還牛。
入唐后任過遂州都督、益州兵部尚書,封縣公,是個很有本事的人,結果竇軌說他通建成直接就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