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隋唐對付草原突厥人,也都舍棄車陣之法,以騎兵集群對付騎兵,比如歷史上后來李靖破突厥,就是以輕騎萬余奔襲頡利可汗汗庭王帳,再如之后程咬金征賀魯,薛仁貴戰天山等,大抵都是以騎兵戰法為主。
可眼下懷玉沒那本錢。
“馬兄熟讀經史,當也知道前朝達奚長儒吧”懷玉問。
馬周點頭,那是一段傳奇。
隋朝行軍總管達奚長儒率兵兩千跟十萬突厥騎兵遭遇,結果達奚長儒他們雖懼,可卻毫不退卻,一路邊打邊突圍,打散了又聚攏,打了三天三夜,激戰十四場,箭矢射光刀槍折斷,最后拿拳頭打,打的骨頭都露出來了,硬生生的兩千對十萬,還殺傷敵萬余,突厥人都被打懵了,最后撤退了。
這是隋朝時諸多經典戰例中的又一經典,相比起楊素八萬騎破十萬騎,也絲毫不讓。
達奚長儒這一戰的關鍵就是四面抗戰,他們以鹿角拒馬槍阻擋突厥騎兵沖擊,步兵拼死血戰,每次方陣被沖破,他們都會迅速再重組方陣,憑著這股不屈不撓的精神,還有方陣克騎的能力,硬生生的壓制了突厥氣焰,甚至讓突厥人傷亡慘痛,最后不得不主動撤去了。
當然,突厥人撤去,也與隋軍其它援軍趕到有關,但達奚長儒兩千人確實跟突厥十萬大軍激戰三天,打了十四陣,殺傷萬余。
僅這就是神話般了。
懷玉肯定沒那本事,但也說明他的思路是對的,不敗便是勝。
他也沒李世民那種本事,李世民打仗特色是深入敵陣、出奇兵。連李淵當年鎮守太原,學習到了突厥人的戰法,掌握了一招制敵之策,同其所為,學其所好,
他挑選擅騎射兩千人,飲食居止,一同突厥,完全效仿突厥人。
李世民則學習到突厥人戰法精髓,組建了玄甲騎,總能出奇兵深入敵陣,更擅長于輕騎追擊,能把敵人追垮。
“就這么耗著”
馬周看著不時倒下的士兵,面色難看。
“耗,起碼耗到天黑”
“天黑后呢”
“叫懷義來。”
懷玉被叫來,“是否到我們騎兵出擊的時候了。”
“還沒到時候,我想問你,如果天黑后突厥人還不退,半夜之時,我若讓你率騎兵發起夜間突襲,你敢不敢”
“敢”懷義只答了一個字。
“有把握沖入敵陣,撕開口子嗎”
“可以。”
對懷義的回答,武懷玉很滿意,這場遭遇戰就如馬周所說,現在這種打法,雖能不敗,但也無法取勝,而他們的任務是要兩天內趕到渭州,現在困在這里,既是延誤軍期,更有可能引來更多突厥軍,到時真就想跑都跑不了。
思來想去,也只是冒險夜襲了。
“好,你把五百騎兵全都聚攏起來,先解甲休息,一會多吃點馬肉,養精蓄銳,天黑后等我號令”
懷玉看著陣前仍在激戰不已,雙方都是不斷有人倒下,戰場就像是個巨大的磨盤,將一個又一個鮮活的將士生命磨成齏粉。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