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之老練,其實武懷玉一張嘴,他就已經知道他下一句要說什么了,一切都逃不過他們的法眼。
果然,武懷玉笑著道“鹽州之前一直為梁逆和突厥占據,如今要恢復鹽州,可鹽州本就土地貧瘠,人口也是大量流失,想要恢復談何容易,
我這些天思來想去,覺得要想恢復鹽州,還得從鹽字下手。
鹽州有兩縣四鹽池,想馬上在鹽州種地是難以迅速恢復的,只能借用這四鹽池的池,以鹽換糧,以鹽換牛羊馬匹,”
杜如晦身子微微后靠,沒急著開口。
李靖在一邊喝著茶,沒有絲毫參與的意思,而蘇烈這位新授游擊將軍、鹽州司馬,也只是在一邊旁聽著。
“若是靠官府的人手、錢糧來恢復控制四鹽池,太難,我之前在渭州鄣縣恢復過鹽井寨,有過一些經驗。
我想一邊重啟官鹽場制鹽售鹽,一邊還得多招商,引入民間百姓商戶去制鹽、販鹽,衙門主管以管理為主,充分利用好民間力量,到時鹽產的多,賣的多,既能換來更多糧食,也能讓鹽州百姓有活可干,能賺錢糊口,還可以通過互市,交換牛羊牲畜糧食布匹等,
這樣就算鹽州土地貧瘠,可也能用豐富的鹽換回我們想要的糧食布匹牲畜等。”
“武侯這想法很好啊,”杜如晦贊揚。
“我還有一個計劃,咱們關隴的鹽,以前也主要靠鹽夏和秦渭的鹽供給,但產量不夠穩定,所以還會從河東解池運輸解鹽入關隴售賣。
但要說到這解鹽,是不如鹽州的青白鹽的,也不如秦渭的鹽。”
杜如晦沒打斷懷玉。
“杜公,我建議啊,以后關隴地區優先用鹽夏秦渭自己產的鹽,鹽商到鹽場販鹽,不能直接拿錢買鹽,得運糧到關隴的邊疆城寨,然后領取輸糧憑證,拿著這憑證再到指定的鹽場去取鹽”
懷玉說的這個,其實是后世的開中鹽法。
鹽商運糧到邊疆,然后去鹽場取鹽,相當于為朝廷向邊疆運糧,鹽商們后來為了獲得更多利潤,便不再單純的從內地往邊關收糧運糧,而是直接在邊關招募人搞商屯種地,就近種地得糧,降低運輸成本甚至是糧食采購成本。
這樣做對朝廷是有極大好處的,往邊關運糧耗費很大。
現在懷玉也想在關隴搞這個,朝廷控制鹽,鹽商要想販鹽,得先給朝廷運糧,鹽商拿憑證換鹽,鹽場到時再拿這收來的憑證到衙門換成錢、糧。
這樣,朝廷直接運錢到邊地,就不用再運糧。
在這個過程中,加征點鹽稅,打擊點走私也是順便的事。
“我唐立國以來,沿襲隋朝政策,對鹽是不專賣的。”杜如晦道。
“下官也知道,但如今情況特殊,靈鹽涼蘭秦渭諸邊地,屯兵駐軍,糧食消耗很大,自給不足,更不用說打仗,一旦用兵開戰,消耗更大,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糧草,寸步難行。”
“武刺史你回去擬個詳細的運糧換鹽條程給我,我上呈陛下請示。”
杜如晦對武懷玉的這個想法很驚訝,甚至是很贊嘆,不過此事甚大,還得請示皇帝。
至于武懷玉說要引進民間資本去鹽州開鹽場制鹽販鹽、開市互易這些,杜如晦當然也很清楚武懷玉展示的善意。
說白了,就是邀請杜家也去鹽州瓜分鹽場利益,重新分配四大鹽池的鹽利,就跟當初武懷玉在鹽井寨跟盧懷讓程處默汪達他們干的是一樣的。
只是這次鹽州四大鹽池更大,利潤也會更多。
懷玉也不是吃獨食的人,有好處得多拉上朋友,秦家程家樊家李家盧家都拉上,杜家房家也不能落下,一起合作的人越多,也就越安全。
這種事情并不犯法違規,但畢竟涉及到很大利益,操作不當,總會引別人妒忌羨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