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宗希望以后,他能繼續參與經營鹽池之利,甚至希望武懷玉加入他一起,做大做強,共同富裕。
當然,也不僅僅是為了鹽池那點好處。
還有就是與突厥、偽梁的走私貿易,這個份額也是很大的,武懷玉是新任鹽州刺史,還不隸屬靈州都督府,想要繼續維持這個貿易,繞不過武懷玉。
除了鹽與走私,李道宗還想跟武懷玉有更深層次的合作,比如一起捕奴,在朔方,除了漢人和突厥人外,還有許多胡人。
既有早年間從隴右遷來的羌人,也有稽胡等。
稽胡也稱步落稽,或是山胡,他們屬于匈奴別種,源于南匈奴,南北朝時遷徙于河東、陜北的七八百里呂梁、橫山山谷間,種落繁盛,與漢人雜處,耕種農桑,也放牧打獵。
梁師都控制的夏綏等地區,正是這些稽胡的主要聚居區之一,許多羌落、山胡,早前也都歸附梁師都,這些胡人也是桀驁不馴,經常造反。
比如北魏年間就有稽胡首領聚眾叛亂,自稱天子,以云陽谷為大本營,四出劫掠。
從北魏到北齊再到北周、隋唐,山胡也沒消停過,隋末時,離石胡首領劉龍兒也曾割據一方,自稱天子,劉龍兒死后,其弟劉六兒與其子劉季真又繼續叛亂,劉六兒還引劉武周軍攻陷唐石州,殺官奪地,劉季真自稱太子王。
后來劉季真自稱突利可汗,以劉六兒為拓定王。劉六兒兵敗后降唐,被封嵐州刺史。
劉季真后來也降唐,授石州總管,還賜國姓,封彭山郡王,可惜后來又聯合劉武周叛亂,再次兵敗后,投馬邑高滿政,最終被殺。
黃河兩岸的山胡很多,但較為松散,雖然勇悍,但難以成事。
隋末以來的劉武周、梁師都、郭子和、劉季真這些反王,都曾拉攏或裹挾了許多山胡、黨項羌等,但這些羌胡,都只是他們的炮灰。
李道宗在靈州跟突厥、梁師都打了多年,就俘虜了許多羌胡,抓來后直接就沒為奴隸,要么賣去內地,要么就送到莊園里種地,或是送去牧場放牧。
到后來,李道宗經常主動出擊梁師都,其實就是奔著搶人去的,直接在橫山山區里找那些羌胡部落,搶他們的牛羊,奪他們的錢糧,更擄他們的人口。
這買賣,一本萬利。
反正李道宗能在靈州搞幾萬畝地,雖然只種了部分,但也都是靠這些奴隸種地、放牧的。
身為都督的李道宗都弄了那么多地和奴隸,他底下的那些將領、官員們,又豈不效仿。
再說了,上司都拿了,下面的人不拿合適嗎
李道宗想跟武懷玉這鹽州刺史合作,他有兵馬錢糧,到時武懷玉出兵配合,大家一起剿逆擊虜,實際上就是捕奴掠賣人口。
稽胡,主要聚居區是在白于山脈以南,也就是長城以南,慶州延州綏州銀州鄜州丹州,以及黃河東岸河東境內的石州、嵐州、隰州等地。
而在白于山脈以北,也就是鹽夏宥這一帶,則主要是黨項羌等羌人,和一些突厥游牧部落。
抓一個丁奴,能賣一萬錢以上,一個丁婢也能值七八千,搶一匹敦馬能值七八千錢,草馬一匹也能值三四千,這還都只是最普通的低檔價格,要是好馬或美人、勇猛的戰士等,價值還能翻番甚至翻幾番。
所以這是一個極暴利的買賣,這已經不是戰爭,而是生意。
李道宗在靈州五年,靈州不僅成了西北的交通樞紐,軍事重鎮,也成了西北最大的一個奴隸交易中心。
從靈州到延州,再到慶州等,可以說,各都督府、州的將領官員,幾乎都參與到了這捕奴販奴的生意中來。
李道宗沒瞞著武懷玉,甚至告訴他,這買賣其實不僅是唐人在做,梁師都的臣子們也在做,甚至突厥人也參與進來。
更驚人的是,捕奴販奴最積極的,其實反而是那八百里山區的稽胡,許多稽查部落,為販奴之利誘惑,哪里在意什么同族同種的,他們到處捕掠,然后販賣,這些人因此還成了唐軍的重要合作伙伴,唐軍不僅不打他們,甚至還地暗里偷賣給他們一些淘汰的舊武器等。
這樣的合作伙伴,李道宗、段德操他們有很多。
李道宗開誠布公,要把新任鹽州刺史武懷玉,拉上他們的戰車,一起販鹽、販馬、販奴。
懷玉目光在那肉屏風上掃了幾圈,他估計這些美人當中,估計有不少就是出身于八百里山區的稽胡部落,有的可能就是被稽奸給擄掠販賣給唐人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