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安業是個不太安份的人,還嗜酒如命,可無忌五兄弟,老大長孫行布隋朝時為漢王庫真,漢王造反后拒絕漢王入并州城,城破后被殺,朝廷撫恤,讓他的弟弟長孫恒安為鷹揚郎將,不過這代兄受封的老二也沒啥本事,沒于隋亂。
老三安業名無憲字安業,出了名的好酒無賴,父親一死就把父親的續弦妻子和她生的兒女趕出了家門,沒有繼承他爹長孫晟半分本事,奢靡享受倒是一流,當年趕走年幼弟妹,等妹妹嫁給李世民,李家建唐,長孫安業又天天找妹妹討要官爵。
長孫皇后這個是比較賢良的,可卻對這個兄長的無賴請求,難以拒絕,經常找李世民為安業說情,憑此關系,讓他一路做到了右監門將軍。
可長孫安業并沒有什么收斂,反而仗著國舅身份肆無忌憚。
那是誰的錢都敢收,誰的請求都敢應。
明知妹夫跟羅藝不睦,卻還經常跟羅藝往來。
長孫無忌很嫌惡這個兄長,但他兄弟五人,如今除了一個還年輕的兄弟無逸,三個兄長也就剩這個。
李世民也是很清楚長孫安業的無賴的,嘆了口氣,“你回頭跟安業好好長談一下,這次朕就看在你們兄妹的面子上不追究他了,希望他好自為之。”
“臣謝陛下洪恩,”
長孫無忌其實倒也愿意看到皇帝治安業的罪,最好是把這無賴流放邊疆,可長孫安業又是他與皇后兄長,在外也代表著長孫家,他要卷入謀反罪,也必然波及他們兄妹。
這種無賴最好就是哪天喝酒醉死了,那是最好的。
“武懷玉在靈州城中遇刺,數十名山胡、突厥刺客當街伏擊刺殺,甚至有一名刺客還是李道宗剛送給武懷玉的自家婢女,這事你怎么看”
長孫無忌跟李道宗結怨已久。
當年兩人同在秦王麾下,后來兩人一同奉令領兵出擊,可因意見不合,鬧的很不愉快,李道宗不顧長孫反對,執意領兵出擊,長孫無忌按兵不動,就是不出擊,李道宗因此大敗,差點身死,恩怨就此結下。
雖然皇帝也曾幫忙化解,可向來脾氣好的李道宗卻不肯原諒長孫無忌,畢竟換誰也難以釋懷,那可是差點沒命,部下幾乎全軍覆沒,差點成了另一個李道玄。
可長孫無忌也不肯認錯,他覺得當時李道宗魯莽,輕率出擊,要是他也跟著上,那全軍都沒了,所以就算李道宗戰死,他都不會后悔,他得向秦王負責。李道宗兵敗,那是他自己的責任,他還要參他一本。
長孫無忌見皇帝問到這件事,猶豫了一下后,還是直言,“臣以為任城王刺殺武懷玉倒不太可能,
這些刺客更可能是梁師都或突厥人派來的。
不過任城王身為靈州都督,鎮守朔方五年,居然能讓敵人這般公然在靈州城中襲擊新任鹽州刺史,而且還有個刺客是他剛送出的府中婢女,他也是嚴重失職的。”
長孫無忌也不客氣的趁機參了李道宗一本,比如他在靈州占地數百頃,還有暗中走私回易等等。
“朔方那邊問題很多,許多官將一心只顧著占地、走私,甚至帶著朝廷的軍隊,忙著捕奴販奴,
這樣下去后果不堪設想,這次武懷玉遇襲,也是向朝廷敲響了警鐘,不能再任由這樣下去了。
要改變朔方如今局面,最好就是先把都督換了。”
李世民躺在榻上,仔細的思考著。
去年冬已經調李道宗還朝任刑部尚書了,可為了伐梁大計,李世民最終還是選擇讓久鎮靈州的李道宗再回去都督,可現在他不免動搖了幾分。
“讓段德操接替靈州都督如何段德操先前久鎮延州,也一直與梁師都交手,且很有戰績。”
“陛下不可,段德操雖很能打,但延州都督府的情況比靈州的沒好到哪去,段德操去靈州,那不過是換湯不換藥,最好是從朔方之外調人去。”
較好的人選是李靖,可李靖剛調入朝為刑部尚書兼太子左衛率,何況皇帝也并不打算讓李靖出鎮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