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司郎中是不久前新設的官職,尚書左丞的副貳,正五品職,還是比較有實權的一個職事,而邸懷道在此之前是刑部員外郎,他在隋朝的時候,本只是吏部主事小官,楊廣要巡江都,百官都阿旨請去,當時唯有邸懷道獨言不可,拼死進諫。
連杜淹都印象深刻,后來幾次向朝廷舉薦邸懷道。
江都之變,邸懷道等許多從駕官員也是遭逢大難,受了許多顛沛流離之苦的,他對于宇文化及等亂臣賊子,那是一直記恨在心。
裴虔通投唐時是帶地盤兵馬投唐的,當時宇文化及率軍北上跟竇建德大戰,裴虔通領一部驍果鎮守徐州要地,宇文化及敗,他便率徐州和兵將投唐,李淵為籠絡人心,早得天下,也顧不得他弒君,授他徐州總管。
但對這弒君者又哪會真心信任,所以隨著天下一統,他的官是越當越小,從徐州總管這樣的要職,調到了偏遠的湖南辰州做刺史。
爵位更僅有個虛封的長蛇縣男。
裴虔通很不服氣,尤其是當年一起弒君的那批人,大多比他混的好,比如說唐奉義,現在是蘇州都督,薛世良也是絳州刺史,牛方裕也是萊州刺史,都是內地緊要之地。
李世民沉默了一會。
“諸卿議一議吧。”
魏征最先出列請奏,“陛下,寬赦是小人的幸事,卻是君子的不幸。一年中兩次大赦,便會使善良的人啞口不言,養惡草則對好谷子有害,寬赦罪犯則使善良的百姓遭殃,請陛下明察秋毫,公正處置。”
平時很少開口的秦瓊也主動站了出來,“陛下,裴虔通、唐奉義、牛方裕、薛良、元禮等,大業末年,咸居列職,或恩結一代,任重一時,乃包藏兇慝,罔思忠義,爰在江都,遂行弒逆,雖事是前代,而天下之惡,古今同棄,宜置重典,以勵節臣。”
秦瓊這態度,難免讓人感覺到有幾分復仇之意。
當年秦瓊是以隋朝榮國公大將軍來護兒的仗內起家的,雖僅是來護兒的一個親衛,可后來他母親病逝,來護兒還特派了自己兒子代自己前去吊唁,雖此后秦瓊在家守孝,沒再回到來護兒麾下,但秦瓊對來護兒是十分感激的。
江都之變中,來護兒與十個兒子忠心隋楊,被宇文化及司馬德戡裴虔通唐奉義等人所殺害,只有在老家的兩個幼子來濟來恒逃過這一劫。
這個事情秦瓊是一直耿耿于懷的,當初他在瓦崗,聽聞此事,曾經設壇祭祀恩主,發過誓要為他們復雜。后來宇文化及北上,秦瓊也是立馬跟兄弟羅士信他們率軍阻擊,痛擊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轉而北上河北,最終被竇建德擊殺,其部則多歸附王世充或李淵。
墻倒眾人推,
痛打落水狗的事情很多人都會做。
尤其是此時有人彈劾裴虔通,則更是一個信號。
聰明的人已經領悟到,這是皇帝要清洗那些弒君逆臣了,當年太上皇接納他們,是權家之計,為早定天下。如今天下已定,自然得清算這些不忠不義之臣。
御史大夫蕭瑀也站了出來,他對那些人更恨,他可是楊廣皇后之弟。
“陛下,裴虔通十三歲起便為隋帝王府護衛,后來成為親信,總領晉王府護衛,參與謀嫡爭儲,煬帝登基后,也是升為通議大夫。雁門之圍時,也曾積極勤王救駕,當初也算忠心有功。”
所謂功高不過擁立、救主,裴虔通兩樣都占全了。
但罪極不過謀反,他也做了。
眼看隋朝風雨飄搖,與司馬德戡同為禁軍驍果的統領,他卻開始謀劃著要逃離江都。
中郎將竇賢逃跑被抓回,處死。
他的死逼迫想逃跑的人,暗里聯合起來準備弒君謀反,放手一博,最終他們擁宇文化及為首,一起發動江都兵變,弒殺楊廣然后北返。
楊廣待裴虔通確實非常不錯,但他最終還是背叛了他。
而裴虔通如果低調點,也許清算還不會這么早來,可他偏偏殺了舊主,如今又對新主怨恨,那這就是自尋死路了。
在邸懷道的率先發難進攻下,許多大臣緊隨其后,都要痛打落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