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問題是隋末亂了也就幾年,大業七年征遼東,王簿山東起義,到大業十四年楊廣被弒江都,也不過七年而已。
后面李唐的統一戰爭,還打了五年左右,就基本一統,所以隋唐之交,動亂時間挺短的。
根本不可能十來年,就損失了七八成的人口。
實際的情況,只是唐朝行政的混亂和低效,所以到如今了,都還沒能真正完成戶籍人口和土地田冊的真實普查。
當然,這也不全是壞事,也有些好處,就是讓隋末以來很多老百姓能夠逃避稅役,可以得喘息之機,否則戰亂連年,天災不斷,還要納稅服役,對許多窮人來說是更活不下去的。
當然,這也有朝廷有意睜只眼閉只眼有關,開國之初,李淵和朝廷的主要目標都是統一天下,其它的都是次要的,為了團結拉攏那些門閥士族、豪強地主們,所以對清理田畝、登記人口這些事情,也就沒那么嚴格。
因為地主豪強們趁機兼并、侵占了許多田地,也趁機把許多流民變成了他們的佃戶甚至奴隸部曲,天下未一統,朝廷若是就開始清查他們的田地、人口,那會把他們逼到對立面去的。
想當年隋平南陳,然后馬上對整個江南搞人口、田地普查,結果就是原本集體投降的江南士族豪強,卻又集體起兵叛亂了。
李淵就是從那時代過來的人,所以他的政策就是先不觸及這塊。
好處是不觸及他們利益,能獲得他們支持,但壞處也很明顯,就是大唐實行的是租庸調制,以人丁為征稅根本,征收的也主要是土地產出物。
可人口從近九百萬戶變成了不到二百萬戶,那國家稅收,也就降低了七成多。
征不上來稅賦,國家財政就沒錢。
怎么辦
涼拌。
大唐開國之初,官員連俸祿都沒有,地方官沒有祿米,直接劃塊田收租。京官后來給了祿米,但也很少,經常拖欠,也沒有月俸這些,后來條件好些,才慢慢增加了點。
甚至到如今,官員月俸日料這些,其實也不是國家財政發放,而是用公廨錢放貸收息賺的錢給官員們發俸料補貼。
國家財政三大支出,宮廷開支、官吏俸祿、養兵打仗。
大唐實行府兵制,不打仗的時候,沒什么軍費開支,反正分塊地,然后他們就得自備衣糧裝備馬匹等為國效力,只有出征打仗的時候,國家才要負責糧草裝備,以及賞賜撫恤這些。
官員們開支出少,吏員編制很少,多是沒編制的,沒編制自然就不用發薪水,他們自己想辦法,甚至許多差役,都是國家征召的百姓服的免費役。
官府的辦公開支等,甚至都是靠公廨田公廨錢這些解決。
所以大唐開國之初有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官員們不僅要辦公,還得搞副業,公廨田、職田出租、公廨錢放貸,自己得給自己賺工資。
這資本家聽了都要落淚。
但這些年就是這么過來的。
僅是公廨錢這項,就非常驚人,各衙門都想辦法弄小金庫,搞錢放貸,賺錢發工資福利。
整個長安現在負責公廨錢放貸的捉錢令史,多達數百人,那還只是明面上有正式編制的。
中書門下兩省有八十個捉錢令史,而民部的捉錢令史最多,足足一百七十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