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襟眺滄海,憑軾玩春芳,積流橫地紀,疏派引天潢,仙氣凝三嶺,和風扇八荒,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
詩做的不錯,不過真要說,肯定不如曹阿瞞的那首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曹操不僅喜歡人氣,這詩做的也是非常的大氣。
“陛下此詩,當銘刻于石上,永為流傳。”李績在一邊笑著稱贊。
“你們也做一首詩。”皇帝心情大好,他除了馬上武功好,平時也是喜歡詩和書法的,一手飛白也是一絕。
李績有些尷尬的笑笑,他十四歲便開始做賊了,哪會做詩,這輩子殺的人多,可詩真不會做。
“臣粗鄙武夫,不會舞文弄墨,不過太尉可是公認的詩仙,當請太尉和詩一首。”
皇帝那詩,其實不是現在所做,是他此前出發征高句麗時,就曾來過這,然后有了這詩,只不過用了半年才算真正完成,現在吟出。
武懷玉笑道,“楊相先請。”
李世民這詩里之罘思漢帝,碣石想秦皇一句,也是透露出皇帝的心思的,當年秦皇和漢武都曾登臨碣石,一個攻滅六國統一天下,一個擊敗匈奴攻滅朝鮮,都是他心中帝王楷模了。
皇帝也想做那個超越秦皇漢武的一代明主,
秦皇漢武都曾東臨碣石,如今他也兩度登臨。秦皇漢帝都曾封禪泰山,他卻還不曾封禪。
武懷玉能感受到,李世民這是又想封禪了。
之前幾次準備封禪泰山,不是被魏征他們說天下還沒盛世太平,就是說開銷太大勞民傷財,要不就是遇水災,遇天象異常等,
如今一切封禪的阻礙都已經掃平,皇帝挾親征遼東之大捷,誰還能阻止呢。
楊師道喜歡做詩,詩做的也多。
他站在一旁,還真滿腦子就是詩賦,卻沒想到皇帝真正的心意。
見皇帝把當初出征時路過碣石做的那詩完成了,便也立馬賦詩一首,而且也是寫的春日碣石山的,
“春日臨渤海,征旅輟晨裝。迥瞰盧龍塞,斜瞻肅鎮鄉,洪波回地軸,孤嶼映云光,落日驚濤上,浮天駭浪長”
“北巡非漢后,東幸異秦皇。搴旗羽林客,拔距少年場。龍擊驅遼水,鵬飛出帶方。將舉青邱檄,安訪白霓裳!”
李績擊掌,”楊相好詩。“
武懷玉在一邊笑著也附和,這首詩看的出楊師道有意拍馬屁,詩做的挺老練,但就是缺少真正的內涵。
老曹的四言詩,沒那么華麗的詞藻,但大氣磅礴氣吞山海。
詩最重要的還得是意境,是思想。
楊師道被大家稱贊的有些飄飄然,“太尉也來一首。”
武懷玉并不想作什么詩,可楊師道卻一直在那讓他也來一首,連跟太子來的劉洎幾個宰相也說想聽聽太尉的詩。
“那我就學魏武也吟幾句,見笑了,”
“碣石中怒,滄海北倚。元氣吐合,若偃若起,長風相薄,跳波千里,懸流冒顛,天漢外紀。地軸高標,轂轉白日;與齊俱入,與汩俱出。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李世民在旁聽了,點頭贊道,“懷玉不愧被世人稱為詩仙,這五步成詩,卻是把碣石山雄踞渤海北岸的非凡氣勢描繪的非常逼真,使的碣石山的氣勢強盛之貌躍然紙上,讓人聽后頓覺天高地遠,海闊山奇,胸襟都為之開闊啊。”
皇帝的這番點評,可謂是給了極高的評價。
“諸卿,可還有詩?”皇帝笑問。
長孫無忌搜腸刮肚倒是想做一首,結果他還真不擅長此道。
李績更是不會做詩,他喊來錄事參軍東何,“東何,咱們這些老粗里,你是個能文允武會做詩的,你趕緊也做詩一首。”
東何,本懷州河內縣人,他家代代家傳武藝,懷州有名,一方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