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葉長青在哈里森等當地官員們的陪同下參觀了尼瑪拉的一些工廠、橡膠園和礦場開采情況。
站在橡膠園的邊上,葉長青看到一些當地土著們在殖民者監工們的皮鞭下干著活,盡管監工們不時的用皮鞭抽打偷懶的土著,但是這些土著干活依舊慢吞吞的。
“這些人太懶了,如果不用鞭子抽,一天的活兒他們可能需要一個禮拜才能干完”哈里森向葉長青等人解釋道。
地主都不敢像這樣對待長工,至少長工不想干了可以走人,但是在這里,你不想干還不行,不干也得干,想走也走不了,與農奴沒什么區別。
好在干這種活的都是當地土著,沒有華人和僑民,葉長青也就沒說什么。
在參觀礦場時,葉長青發現這里的礦場工作和生活環境差得簡直難以想象,不過在整個時代,全世界范圍內都沒有什么人權概念,礦場管理層根本不把礦工當人看。
哈里森倒也不介意讓葉長青等人看到這些場景,不經全世界的礦場工作和生活環境都一個樣,他這里還算好的,英吉利人在他們的殖民地內對待當地人就像對待牲畜一樣。
中午,葉長青在酒店宴請當地華人和華僑的頭面人物們,一共來了9個人,在進餐時,大家相談甚歡。
“李先生,咱們華人和僑民在這里大多做一些什么工作呢”吃午飯時葉長青問李青權。
李青權放下筷子說道“有些同胞剛來的時候手里都沒有什么錢,如果沒什么手藝,在老鄉的介紹下要么先在工廠干活,要么先去橡膠園、礦場干一段時間”
“等攢下一些錢,有手藝的就開一家小店,比如理發店、飯館酒館、擺攤,沒有手藝的就開雜貨店,手里本錢足的就會去買一些田種橡膠樹、檳榔樹自己當老板”
“自從第一代來這里,已經過去上百年時間了,現在這里的同胞也越來越多,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們在這里也建立了自己的學校,從國內來的人如果讀過幾年書,有文化的,我們也會想辦法安排他們去學校教書”
“還有一些同胞與當地人成了家,生下的孩子也有華人血統,不少家庭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我們華人學校上學學習中文和其他知識”
葉長青又問道“現在這邊的華人華僑一共有多少人,你知道嗎”
李青權說道“我們做過粗略的統計,到現在為止華僑大約有10萬人左右,其中在呂宋的最多,占了一半以上;而華人以及有華人血統的人加起來可能有超過300萬人了”
葉長青點了點頭,這些數字應該沒有太大的水份,國內南方當地的官府保留著一些存檔記錄,僅僅是1841年到1875年,在這三十幾年間,從閩南乘船南下呂宋的就有52萬5千人。
“下午我想去咱們僑民和華人開的店鋪、工廠和家里看看,可以嗎”葉長青問道。
李青權當即說道“當然可以,吃完飯我就帶您去”
吃完午飯,葉長青等一行人就在李青權的引路下來到了一條街上的一間雜貨鋪,他站在門口把老板叫出來,向葉長青介紹說“他叫黃四喜,來尼瑪拉已經16年了,剛開始是一個人來的,在礦場挖了兩年礦,攢了一點錢之后就在路邊擺水果零食攤子,又干了三年,再然后就是開了這間雜貨鋪,后來回國把老婆孩子接了過來,現在他們一家都生活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