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老師關老師出差了,好像去了滬上對,約的十一點,這會還早,就順道轉轉”
“想了解一些文玩知識好嘞,沒問題”
邊和網友互動,李定安邊在市場里轉悠,今天換了一條街,不過攤主依舊熱情,不停的招呼他過來看看。
就這樣邊走邊聊邊逛,不到半小時,他就轉完了小半條街。
“這主播不行啊,我們是來看你撿漏的,但你這光瞎逛,有什么意思”
“與其聽你說這塊銅鏡是哪朝的,那只破碗是誰用過的,我還不如去網上搜,何必聽你在這叨叨叨”
小姐姐“哪有那么多的漏等著人去撿,天天撿漏的不是人,那是神”
品藝軒“這倒是實話”
李定安“各位,我覺得有必要再重申一下千萬不要覺得古玩市場遍地是漏,敢抱這樣的心態,家里有礦都不一定夠”
“主播這分明是沒招了。”
輸出小能手“不是沒招,而是這些攤位上沒好東西,不然你當主播蠢,錢掉到腳面上不知道去撿”
“是主播眼力不夠吧,不能碰了兩次運氣,就當他是火眼金睛”
迎風三千丈“一看這位就知道樓上這位是新來的,沒見識過李安之的手段。也怪主播,你得把前兩天撿漏的過程剪輯一下放出來,不然怎么讓我們這些老粉替你狡辯不,爭辯”
“看到沒,老粉都說了是狡辯”
好好的,直播間里又爭了起來,李定安沒參與,只是笑吟吟的看。
有爭論才有熱度,有熱度才有人氣
正看的樂呵,不遠處傳來一陣吵鬧聲。
“你看這口,你看這沿,你再看這底處處都符合明青花的特色。”
“你看這破開的茬,看這胚,這泌色,一看就知是埋了很多年的老東西”
“其它都不提,底上這款總該是真的吧”
說話的是個男的,大概五十出頭,腳邊放著一口箱子,手里捧一只瓷壺,講的頭頭是道。
一聽是明青花,附近的攤主和客人全圍了上來,男人也懂規距,聽有人問能不能上手,就把瓷壺放在了地上,又退開了一步。
李定安瞅了一眼,乍一看,與古裝劇中那種倒茶的壺別無二致,白瓷青花,畫的是幾座山峰,峰下有霧,近處有松。底部明顯帶有泌色,但整體包漿油潤,說明被人把玩了好多年。
他離的遠,看的不是很真切,只能聽人講
“看這釉面,施釉雖薄,卻乳而不濁”
“這胎質也是,夠細夠白,足邊也足夠圓滑齊整”
“畫工也不錯,線條流暢,對比明顯”
“做工也很細膩,既便不是官窯,也是五大名窯之一”
夸的倒是挺多,看的人也不少,但不知為何,上過手的客人看完就放下,也不問價,有人臉上還帶著若有深意的笑。
李定安只顧著看壺,沒怎么注意,倒是直播間的網友先樂開了花
“你們看,那之前抱壺的老人,和剛剛說做工細膩那男的,長的是不是很像”
“啊好像真是唉”
“至少有六七分這一對既便不是父子,也絕對是叔侄或是舅甥哈哈,怪不得那些人似笑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