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教授,這只是大致范圍”呂本之笑著提醒,“當然,我也看過,幾位瓷器方面的館員也看過,基本都認同這幾個論點,所以如今就剩論證了”
我當然知道這是大致不對,這哪是范圍,這完全就是中心論點。
學術研究三大步驟
一、確定范圍與內容,
二、確定中心論點,
三、論證
所以說,這雖然只是薄薄的一頁紙,卻已經將這個項目的工程量完成了一大半,而且是最難的那一部分。
就好比挖礦尋找金礦的大致范圍、以及確切位置才是最艱難的,剩下的無非就是挖
“誰發現的哦,還有”丁守義同樣有些怔,“這三個論點,又是誰總結的”
何安邦和呂本之都沒說話,包括十數位館員。但動作卻出奇的一致,全都看著李定安。
而一瞬間,時間都好像停滯了一樣。
不論是丁守義、還是吳湘,或是四位教授,以及高勝東、白如,更或是七位同學,一個賽一個的懵逼。
這些論題,全是李定安獨立完成的
不然故宮和國博的人不會是這么一副表情。
“嘶”的一聲,吳湘猝然醒悟,“什么時候發現的”
李定安嘆了一口氣“就昨天”
這是實話。
q的時候,他發現這批瓷器用的是琺瑯上色,還是釉上彩,所以只是覺得稍有點特色,但基本沒往“浮雕技術”的方面想。
后來又忙著賺錢,壓根就沒顧上。
直到昨天上午仔細看的時候,才發現這東西還用了塹胎琺瑯和掐絲琺瑯的“胎刻工藝”。
所以,他就知道又賺大發了三篇論文哪能夠,估計得十好幾篇
吳湘又想問“你怎么發現的”,則話到了嘴邊又被他吞了下去因為標題上寫的清清楚楚。
乍一想琺瑯與浮雕瓷技術都是清早就引進國內的,釉上彩更早,宋以前就有,而且這三樣工藝的特點都很顯著,并不是太難認。
問題是,把這三樣工藝揉合在一起后,是不是依舊好認
吳湘暫時不知道,因為他還沒看過實物,但看這十多位館員的表情就知道,難度非常大。
不然的話,這些瓷器在國博堆了快一個星期,哪還能輪的著李定安去發現
反過來,從某種程度而言,李定安的鑒賞水平是不是比這些館員要稍高那么一絲絲
想到這里,吳湘突然就笑了這個弟子沒白收
而一旁的丁守義同樣如此,慶幸吳湘堅持要為他這個學生走后門的時候,自己沒有太過堅持原則。
但更多的,卻是后悔
之前吳湘還問過他,要不要從李定安手里買一些蒙古瓷回來,研究研究。
但他覺得京大這么多課題,沒必要和故宮與國博爭項目,所以就沒同意。
此時再想,當時他但凡點點頭,還有國博和故宮什么事
這可是新技術、新工藝,絕對能讓文化、教育兩大部門連著批年經費都不帶皺一下眉頭的那種項目。
十年都不一定能碰到一次
所以,越想就越后悔
這兩位如此,更遑論剩下的四位教授、兩位助教、七位同學。
怪不得吳教授動不動就提,動不動就吹
怪不得國博和故宮的館員叫李定安是“老師”
說實話,真心的,七個同學七個都是類似的念頭這水平還上什么學,感覺當他們老師都綽綽有余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