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蒙古瓷只能提鞋
恭勤不倦,是乾隆御寶
包括何安邦,呂本之,都使勁的回憶著,卻死活想不起來。
故宮里倒是有座倦勤齋,也是乾隆時所建,但并不記得有印璽的記載。
也是因為留存的相關資料太少,而乾隆的印章又太多除了這位,再沒聽過哪位皇帝的御寶有兩三千方之多,而光是鑒賞字畫用的,就有三百余方。
要不然怎么叫蓋章狂魔
哎不對啊
楊麗川反應過來,看著馬獻明“李老師當時是指著印鑒給你說的”
“對”
“那你還說可能,應該,不出意外”
“我倒是想說絕對,但也能認得才行”馬獻明撇撇嘴,“除了章,上面全是滿文,給你行不行”
“哦對,還是從伱們故宮的資料庫里查到的嗯,李老師讓方志杰搜出來的”
楊麗川頓時就紅了臉,咬牙切齒的瞪著馬獻明。
李定安連忙打岔“是幾張滿文的戲詞,為乾隆御鑒欽定的宮廷連臺戲昭代蕭韶,上面就蓋著這枚章當年壽安公主遠嫁奈曼部,陪戶中就有專演這出戲的戲班,我就想查查這批蒙古瓷是不是也融合了戲曲文化”
眾人一怔,繼而默然。
滿文的那沒事了
說實話,就連故宮里,精研滿文的研究員也已不剩幾個,堪稱碩果僅存,一般的館員不了解很正常。
而稍一頓,楊麗川眼睛一亮,看著呂本之“呂院,倦勤齋是不是就是乾隆專門修來聽戲的”
“對,就是戲園子”
“我們暫時還沒發現相關的印鑒記載,也沒有與之相關的滿文的戲曲資料,對吧”
“對嗯”
呂本之眼睛一亮之前確實沒有,但現在呢
“定安,那幾章戲詞存放在哪”
“看索引,就在倦勤齋的相關目錄里”
哈哈又是新發現
等于又發現了一枚新的乾隆御寶,更填補了倦勤齋相關歷史及清代戲曲文化空白。
打個比方滿語的楊家將清代宮廷大戲昭代簫韶就是由其改編聽過沒有
沒有吧
對考古界和文化界來說,這是妥妥的新課題,還是誰都搶不走的那種。
呂本之“騰”的站了起來,“定安,這畫別賣”
啊
稍愣了一下,該反應的都反應了過來。
嘖嘖
既便這幅畫真是仿的,但有了這枚新出世的印鑒,也鐵鐵的成了珍寶。更何況,乾隆御鑒之作,怎么可能是贗品
何安邦也來了興趣“誰畫的”
李定安沒含糊“王翚”
“哎喲”
丁立成一聲驚呼,一拍腦門,“啪”的一聲,很是清脆,“我就說來著”
楊麗川也是恍然大悟“怪不怪怪不得”
此時再想,剛才兩人一個說的是“技法好似是一脈相承”,另一個則說的是意境與王時敏大相徑庭,卻又好像兼四王之長”
王翚是王時敏和王鑒的嫡傳弟子,而王時敏死后,四王之一的王原祁,也就是王時敏的孫子又隨他學畫。
等于這四個人全是同門,這畫風可不就是一脈相承,王翚自然也就兼“四王之長”。
“確定”
“當然確定”
“就這一枚印章,就足夠我們研究三兩月了吧”
“不止,沒聽李老師還說有滿文戲詞肯定要重啟倦勤齋的研究,這可是建筑考古,少些也得以年論,估計部里都得派人參與”
“哎喲,李老師這眼光,還是一如既如的準”
而此時的金教授也終于算是明白了,為什么李定安只是個學生,卻能負責具體項目,與國博和故宮合作研究。
也明白了吳湘說的那句“我、呂院、馬所、楊主任都在給他打下手”的具體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