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走個過場
一行十多位,浩浩蕩蕩的進了研究室。
館員、文保員,以及資料、文書等人員全都停下了手中的活。
好家伙,文化部社會科學處處長親自帶隊,再往后看,全是文化領域赫赫有名的學者,足足有十二位之多。
怎么,國博被炸了
噢,評審那沒事了
凡課題立項,必然會有這么一次,雖然說這次的規格稍高了一些,但也不算奇怪。
畢竟蒙古瓷是首次問世,而且是極具代表性的民族工藝新技術、新發現,部里重視一些很正常。
館員們也以為何館和呂院已經提交了相關資料,所以只是稍稍的驚訝了一下,然后該干嘛干嘛。
馬獻明和楊麗川倒也不急,就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從來沒聽說,科研單位還沒申請立項,上級主管部門卻先成立專家組,主動來評審的
當然,也就是在心里嘀咕一下,人都來了,難道還能趕出去
兩人熱情卻不失矜持,禮貌中又帶著不卑不亢意思很明確,想怎么評,你們就怎么評,想怎么審,你們就怎么審。
你說不喝茶,那就不喝茶,伱說去實驗室,那就去實驗室。
倒是把一幫評審委員給看樂了第一次見立項單位這么橫的
也由此可知,國博這次的研究項目極有價值,不怕過不了審,更不怕找不到合作單位。
王永謙也不在意,更不急,進了研究室后先轉了一圈。
沒錯,各組研究實驗的確實是昨天才和委員們討論過的“蒙古瓷”,就是這東西
他吐了一口氣“申請立項的提案呢”
馬獻明懵了懵哪有這玩意
就沒準備這么早立項,所以壓根就沒準備過。
委員們又樂了
一看他這表情就知道是怎么回事,王永謙嘆了一口氣“那你們內部的研究計劃總有吧”
這個肯定有,不然各組早亂成一鍋粥了。
但不在這,誰沒事也不會整天拿著計劃書跑實驗室來,至多也就是現階段的。
不過李定安肯定有
馬獻明想了想,手一伸“小舒”
舒靜好看了看李定安,見他點頭,才拿起公文包,抽出了一份文件。
不多,也就三四頁紙,大致就是大概步驟、時間節點、研究目標、資源及資金分配等等。
馬獻明看都沒看,就遞給了王永謙,王永謙翻了兩下,眉頭止不住一皺,又遞給了項永清“項教授、陳教授,麻煩你們看一下”
項志清點了一下頭,瞄了一眼就樂了,然后又叫著旁邊的一位“老陳,來活了”
這位是原“古代文物研究所”的所長,之前還任過故宮博物館文保院院長、故宮博物館副館長,不但是老領導,還是研究室里面好多館員的老師,包括馬獻明。
所以說,這次的評審就挺有意思。
陳教授雖然是此次評審組的副組長,但專精瓷器,自然當仁不讓。他接過了計劃書,只掃了一眼,就止不住的撇嘴。
糊弄人的玩意
頓了頓,陳教授指了指時間表“按計劃,這一周,你們大致能將瓷片斷代”
斷代
這什么時候的事情了,上上周了吧
記得是確定研究組人員名單的第二天,也就是京大正式入組的那天,只用了一上午,李定安就完成了初實,下午三個組同步復試,當天就完成了所有數據的分析和總結。
但計劃書上,卻整整推遲了兩個星期
好多研究員都有些懵,馬獻明卻是臉不紅,心不跳“是的,陳教授”
“哦下一步,就是分析瓷片的胎質、釉質,看計劃表,這需要一到兩個月之后又是民族文化與傳統瓷器的融合,這又要一到兩個月再下一步,才是胎刻、琺瑯彩融合技術的初步探索
這又是一到兩個月,之后才是具體的土壤分析也就是說,按計劃,最快到十月分以后,你們才有可能實地作業,勘查窯口的確切地點,研究大致流布范圍所以到那時候,你們才會申報立項,申請經費,對吧”
這語氣不對啊
直覺不妙,馬獻明留了個心眼“按計劃,確實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