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多數古董官司之所以會輸,也是同樣的道理原告沒辦法證明他當初從被告手里買走的東西,就是現在法庭上的這一件簡而言之,被告說你調包了,但你拿不出證據”
“我靠,還能這樣”
“你以為李嗯,那個助理為什么要全程拍攝,還是一鏡到底,鄭胖子又為什么做記號官司能不能贏先不說,至少我能證明,這東西就是從你店里買的那一件”
“意思是到這份上了,官司都不一定能打的贏”
“贏應該會贏,但極耗精力和時間如果不理解,可以再借鑒一下更為轟動,更能顛覆三觀的全縷玉衣造假案官司前前后后整整打了七年”
“就是用兩萬塊錢的東西造了一件玉衣,然后請專家鑒定值二十四億,之后抵押給銀行,前前后后貸了十二億那個”
“對”
“總不能是被告說,銀行把他的真的給換了”
“完全正確幸虧銀行金庫有全程監控。被告律師沒辦法,又辯稱那件玉衣雖然現在只值兩萬,但當時確實值二十四億,依據的就是古玩價值無法定性的法律漏洞雖然最終銀行贏了官司,但過程很曲折,還特么不是一般的離奇要不信,看看當時參與鑒定的那幾位專家”
“我靠京大文物鑒定中心的主任”
“好家伙,還有故宮的副院長”
“那算什么,看這位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收藏協會會長”
“我去等于何安邦、呂本之、還有吳湘,離他們都還差得遠”
“吳湘離京大的那位差的不是太多,也就是再往前兩步的事情,但剩下的那兩位的地位和級別,何安邦和呂本之這輩子是沒什么希望了。”
“這幾位最后怎么樣了”
“當然是毛事沒有只說水平不夠打了眼。雖然鑒定費高的離譜,超出了一般人的認知,但沒法證明他們是在明知道玉衣是贗品的前提下,聯合出具了價值二十四億的鑒定證書,所以誰也拿他們沒辦法”
“我了個大操總算知道,為什么古玩市場那么多的假貨,卻件件都有專家出具的鑒定證書,而且來頭一個比一個大”
“你以為所以說,像李安之這種鑒賞水品奇高,從無打眼的記錄,卻從來都不給別人鑒定的專家,比大熊貓還少”
“用的著他隨便在地攤撿一件,就夠別人辛辛苦苦幾輩子的。”
“這倒是”
“哈哈,聽鄭萬九的助理開始解說了”
“我去這聲音,感覺不是一般的耳熟”
“這要不是李安之,我把手機吞了”
“哈哈,你說這是李安之來,證據拿來”
漸漸的,直播間里的網友越來越多,不大的功夫,在線人數就超過了五萬。而且還在不停的,不停的
“慕名而來,聽說李安之開播了我去,真是李安之”
“不是,你聽錯了,只是聲音有點像”
“大哥,別張嘴就來,看直播間簡介這是鄭萬九鄭總的助理,姓安,所以稱他為小安但絕對不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