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差距這么大
鑒定界中不是沒有自視甚高,看同行就像看垃圾,天王老子來了都不服的專家。就像于正則,看人都是昂著腦袋斜著眼睛的。
但這兩位不是,說話挺客氣,滿臉笑瞇瞇,探究中帶著幾絲狡黠,感慨中帶著一點佩服,確實有點考教的意思,更多的則是好奇。
見得多了,也就不奇怪了,李定安禮貌的請這兩位坐下,又看了看茶幾上的扳指典型的圓柱形制,沒有弦槽,也沒有用來與拇指固定的繩孔,還刻有紋飾,而且還是四爪行龍。
所以,這是一枚滿清入關以后才有的文扳指,只是飾物,并非用來射箭,而且使用者的身份不低多羅郡王以上。
關鍵的是,那么大的窗戶,那么強的自然光,頭頂更是開著筒燈,這玩意竟然不反光
干綠干綠的,沒有一點玉質感,就跟染過色的木頭一樣,普通的玩家一看這哪里是玉
隨便找條水溝撿塊石頭,雕出來的都比這好看。
既便是玩玉的老行家,百分之九十以上也會把這玩意當成后做舊的東西因為太像了,跟拿酸堿類的化學原料泡新玉泡廢后沒什么區別玉石表面的性質已經徹底發生了變化,沒有任何的光澤度。
真實情況是,這是玉器表面裹了一層水銹類的玉泌,入土時間超過一千年以上才會有,而且在水質成份極為復雜的情況下才會形成,所以不是一般的少見。
就連李定安也是第一次見,包括國博和故宮,玉器夠多,相關資料也夠博雜,但別說實物,連這一類東西的影像和圖片都沒有,只有文字性描述。
而如果用儀器測,這玩意表面的酸堿值確實高得離譜,所以,這不單單是一件會讓大多數的玉器專家都會打眼的東西,更能騙過大部分的玉器類檢測儀器。
李定安端詳了好一陣,保險起見,還拿手里仔仔細細的摸了摸,確實沒認錯,才把東西放在了桌子上。
看他直起了腰,朱訓眨了眨眼“李同學,怎么樣”
“宋以前的玉諜同射,原器成形大致在唐代,在晚唐至五代時入葬,墓葬地點離水源極近,且堿性值極高,而且至少浸蝕了上千年,才會形成這種類似青銅銹的玉泌
然后大概在清中期出土,應該是落到了哪位王爺手里,割了諜角用來系繩的孔角,磨平了弦槽,又刻了行龍紋飾,改成了文扳指然后晚清至民國時再次入葬”
稍一頓,李定安壓低了聲音,神情稍有點古怪“玉質干的離譜,還一點包漿都沒有,所以絕對是生坑出來的東西,出土不超過三年大概率,是親王之墓”
我去
謝原平心里一咯噔,手快的幾乎在空中劃出了殘影,然后扳指就不見了
高勝東也被驚的不輕,以他的眼力,當然看不出這么多的信息,包括前一秒他都在分析這東西這么復雜的嗎
隨后,“嗖”一下,眼前閃過一首暗影,桌子上就空空如也,好像那枚扳指從來都沒出現過一樣。
高勝東反應再遲頓,也琢磨過味來了好家伙,生坑貨
這類東西來歷只有兩種要么是盜掘后流入市場,這種好一點,既便被舉報,收藏人也可以辯稱不知情,至多也就是沒收罰款。
但如果是官方考古發掘,之后被收藏于某官方機構,又被用“貍貓換太子”的手法換出來的,那性質就嚴重多了不管被轉了多少手,所有交易人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所以,謝原平多少有點后悔,因為他就沒想過,李定安能認出這是生坑的東西。
而恰恰好,這小子有前科,舉報他壓根沒有一丁點的壓力。
朱訓也有點懵,直愣愣的盯著李定安。
這枚扳指確實有點復雜,確實打過不少行家的眼,包括好幾位知名的玉石專家,都說是后做舊的東西,但泡的有點狠,所以廢了。
所以,他們就以為,李定安的眼力既便比一般的專家要高,也就能看出這東西有點蹊蹺,肯定想不到這是一件埋了上千年,被人挖出來以后重新復刻,然后再次入葬,又埋了上百年的東西。
其實這已經夠高看他一眼了,但李定安倒好,前后都沒五分鐘,就把這東西的來歷說的明明白白,判定的時間點比c14斷代都要精準。
更離奇的是,他竟然能認出這是生坑出來的東西,而且一口斷定,出土時間不超過三年
這就有點過份了因為這玩意真就是前年才挖出來的,地點在天津,墓葬主人為康熙之孫、雍正之侄,乾隆堂兄,和碩恒格親王愛新覺羅弘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