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宋代手抄本
韶光荏苒,時間就如流沙,不經意間就會悄悄的溜走。
展覽會開了一周,李定安也當了一周的專家,要問他這一周是什么感受,用四個字就能形容一言難盡,
好歹也是位名人,隨著時間的推移,認出他的藏友也越來越多,熱度也越來越高。至少在大柳樹會場,李定安的風頭已然隱隱蓋過了其他五位專家。但古怪的是,找他看東西的人卻越來越少。
原因很簡單看的太準。
找李定安看東西,真就是真,假就是假,不可能有第三種結果,更不會有半點含糊,不論對錯,都能給你講的清清楚楚。
但找其他專家看就不一定了,比如遇到年代特征不明顯,或是仿真度太高的東西,專家的把握不是很大,看的當然就不會那么準。
相應的,話就說的不會太滿,給出的結論就不會太清晰,往往會帶上“可能”、“有點”之類的字眼。
大部分的玩家都能聽懂這東西有點問題,不是那么太真。
機靈點的打聲哈哈,再說聲謝謝,然后拿了東西就走。性子直的卻不依不饒,非要問個明白我一好好的真東西,怎么就成“也許”、“好像”了
暗暗狐疑,李定安拿起了手抄本。
“我的專項是古玉和料器,銅器真不怎么擅長,所以讓李老師給你看看”
李定安能怎么辦,只能無奈的攤攤手。
一聽這句,李定安就明白了這件手抄本十有八九涉及到債務問題,說通俗點,用來頂債的。
對面還坐著一位,大概四十來歲,穿著普通,但挺干凈,感覺像是知識份子。
對面卻坐著兩個人,一男一女,男的年輕一些,將將三十出頭,長的挺精神,也很帥氣。
經注,還是手抄本
可算是找到了流量密碼,這不,知道李定安在大柳樹當專家,姐妹倆巔巔的就來了。
隨口應了一聲,李定安都站了起來,銅鏡的主人卻不干了,一把就搶過了東西“不是,謝老師,我找你看,你怎么又找別人”
“那算了”這位瞅了瞅李定安,頭搖的波浪鼓似的,“我找其他專家看看。”
謝原平愣了愣“為什么”
不夸張,天天都有,個個比國寶幫還像國寶幫
反正只是義務幫忙,他也樂得清閑,再說了,何苦和人拍著桌子吵架
“知識份子”撲愣著眼皮看了他兩眼謝老師,您就沒注意過么這么多天,但凡是從其他專家轉到李定安這的東西,看十件,有九件半是假的,誰敢給他看
只是在心里想了想,客人沒吱聲,拿起銅鏡就走,謝原平怔了好一陣,才無奈的嘆了一口氣類似這一幕,這些天時有發生,他委實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在沈陽時錢金玉和江靈雨沒少幫忙,就當是還人情了,李定安當然沒問題,而且很支持憑本事吃飯,不寒磣,至少比岔腿露球好多了。
兩人的神情都有些怪,男人略帶愁容,女的面若冰霜,包括葛教授,臉上也帶著幾絲凝重。再一看,桌上擺著一本書,標準的線裝本,上面寫著“儀禮注疏”四個字。
“那你怎么出來的”
自漢開始,儀禮就成為選官及薦舉秀才和孝廉的重要依據之一,自隋以后,則正式成為科舉的經注之一,一直到清。
“我又不需要我姨給我發工資”
好家伙,童顏爆乳娃娃音,說的就是這樣的吧
葛教授也沒客氣,直接把書往前一推,又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對面的一男一女“賣主和買主”
他點點頭,又比了個大拇指“加油,爭取突破五百萬”
李定安也不急,慢條斯理的掏著東西,一樣一樣的放在桌面上。擺完之后,見還沒人來,他又和江靈雨聊起了天。
閃過一絲念頭,他又看向比較大的那枚印,只是一眼,李定安就頓住了這什么玩意,怎么刻的跟蟲爬似的
真就跟一堆蟲子一樣,歪歪扭扭,斷斷續續,乍一看,感覺就看不出字的形狀。但隨即,他猛的反應過來這是宋朝特有的九疊篆文,而且只有官印才會這么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