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報備
仔細瞅沒錯,不是后仿的,絕對是天然形成的土泌色,還帶點水銹,而且非常深,滲透了整個釉面層。大略估計,至少埋了千年以上。
再看成色,賊亮賊亮,從地里挖出來的時間絕對不超過兩年。
真就是從墓里盜出來的
又看了一遍,確定沒走眼,李定安暗暗呼了一口氣“大哥,類似的東西廠子里還有沒有”
“沒了,就這一堆,清理庫房的時候掃出來的。”
“賣不賣”
“都是殘次品,就不值幾個錢,老板要是喜歡,全部拉走”
“唉喲,謝謝大哥”
李定安連聲道謝,又認認真真的擦著虎子上面的灰。
不是說尿壺么
“噌”的一下,雷明真的眼睛就跟玻璃珠子似的,嘀溜溜的亂轉“要不,你幫我也挑一件”
看吧,不裝傻的時候,他比誰都聰明。
但估計就這一件
李定安沒說話,把虎子遞給他,又蹲了下來。
放了挺久,上面落滿了灰,順手一抹就能看清釉面沒有土泌,也沒有銹色。
胎型對稱,薄厚均勻,確實是純手工捏出來的。包刮口沿、罐底,依稀可見跳刀痕,也能確定是手工作業。
拿起來再看底,就能看到一圈一圈的細紋。這是塑胚時陶輪轉速過快,離心力過大產生的。和車間里看到的那些如出一輒,半手工半機械的東西。所以全是仿品,而非古董。
但要論仿真度,比那些高了不知幾個檔次,如果用做舊手法加工一下,這一堆完全可以當做高仿賣。
嗯,高仿
李定安眉頭一皺,又拿起了一件,看了近一分鐘,又拿起了第三件。
就這樣,他一件挨著一件的看,看的越多,眉頭就皺的越緊。
雷明真的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前些天在京城碰到楊慎的蠟斗,郎世寧的油面,更或是于謙的鎮紙,哪件見他皺眉頭了
但這會,李定安的五官都擠成了一堆哈哈,絕對撿漏了,而且是大漏
其實壓根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門衛沒說錯如果當做工藝品,這些東西確實不怎么樣顏色不正,釉面不亮,灰不灰黃不黃。胎體粗糙,摸底足和內壁無釉的地方,甚至有點刮手的感覺。
但如果把它當成古董哦不,高仿,哪哪都符合兩晉時期的青瓷特征。
因為那時候恰好處于由“陶”向“瓷”轉變的時期,工藝就這個水平,用現代人的目光來看當然次的不能再次。但放在當時,普通大眾見都見不到這玩意,官小一點你都沒資格用。
簡而言之仿真度忒高。
不夸張,這堆東西如果拉到潘家園,一件一萬,有的是人搶著要。買回去磨掉底上的紋,再去去賊光,上上包漿,誰敢說這不是晉瓷
一件賣個五六十萬輕輕松松,像高勝東那樣的絕對是一騙一個準。
如果手藝高一點,吳為民那種水平的專家也照樣打眼。
所以就想不通一家鄉鎮工廠,能造出這樣的東西
驚疑間,李定安拿起一件雞頭罐,又打了系統。再一看,眼皮“噌”的一跳好家伙,用的竟然是千年老坑的土,和兩晉時期的瓷片粉碎后摻在一起塑的胎
就說仿的怎么這么像
換種說法這件東西的瓷胎成份和雷明真手上的虎子沒什么區別,要是用c14斷代,絕對是晉代的物件,不會出現一點誤差。
如果過幾遍x光機,再用熱釋光譜議測,也是同樣的結果最后一次過火時間,在千年以前。
見過的贗品不計其數,仿真度極高的高仿也不少,但那是在古玩市場。在一家仿古瓷工藝品廠能見到這種東西,就不是驚奇,而是驚悚了。
因為光有原料還不行,還得有配方,更要有成體系且相當完善的工藝流程,才能仿到這種程度。
更關鍵的是,以前好像就沒見過類似的物件,等同于說新配方、新工藝
轉念間,李定安站起身,往四處瞅了瞅。
配方和工藝流程暫時還不知道,但他至少確定,這些東西全是就地取材,不管是老泥,還是古瓷片。
因為這里恰好就處于洪州窯遺址的范圍之內,從東漢到五代燒了將近一千年的青瓷,什么樣的老坑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