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按計劃行事
“干什么都別創業,天天去澳門都沒這個敗家快”
雷明真的神情異常的認真,“老雷的原話”
呵呵,那只是對你而言。
信不信只要吱一聲,雷玉章同志不但舉雙手雙腳贊成,保準還會貼心的問一句小安,錢夠不夠
看李定安默不作聲,雷明真瞪大了眼睛“你玩真的”
“廢話”
“那你上次和吭吭和我說的建研究所的事情呢”
“那差不多要到一兩年后,還早。再者這次投資也不算大,第一期也就兩三千萬,就當練手了”
“我還以為好幾十億”
雷明真“嘁”的一聲,指了指銅環,“伱還不如專業撿漏呢”
家里干的就是這個,他不要太清楚瓷器這一行,要想成規模、成體系,投資至少也得以“億”起步,如果還想有競爭力,想要產品有特色,那就要配套相應的研究中心,那玩意更燒錢,億都打不住。
投資千萬級別的,也就剛剛脫離“作坊”的模式,頂多算是鄉鎮小廠,大多數都是給大廠代工,利潤低的可憐。
當然,李定安的研究能力很強,應該淪落不到代工的地步。但投資體量決定利潤上限,再折騰,一年撐到頭的利潤也就二三百萬。而這還沒有算前期拿地、建廠,購買設備的成本。
憑李犟犟的眼力,隨便到潘家園、琉璃廠轉一圏,賺的都比這個多
“我還能撿一輩子的漏都說了是練手,練手”
李定安嘆了口氣,“不過只是初步構思,先跟你們通個氣,到時可能需要你們幫忙。”
美術瓷、陳設瓷的競爭核心就兩個字特色,能不能賺錢,能賺多久的錢,就要看你的技術和工藝多久會被同行破解、倒推出來。
所以,生產管理必須要用信得過,且相當有能力、有經驗的人。
想來想去,就覺得雷明真和陳靜姝最合適
“怎么這么突然”
突然嗎
“其實從沈陽回來后,我就有這樣的念頭了”
陳靜姝愣了愣,突然就想到了在李定安家里,撲到他懷里說的那句話這可是好多錢
如果不是她鬧出了烏龍,現在在這里跑手續、批地建廠的就不會是她和趙雨芳所代表的保力,而是她和李定安
“別多想,壓根和薄胎瓷沒關系。”李定安笑了笑,“你也不算算,這玩意從研發到生產,得投多少錢進去十個億都打不住”
再者這本來就是根據林子良的技術推導出來的,之前就有相對成熟的工藝,且不止一家。李定安的這套技術至多也就是比人家先進一點點,所以壁壘并不高。
像景德鎮和佛山的那些大廠,如果利用成品反推,遲早都能研究明白。
所以與其給別人作嫁衣,還不如利潤最大化。
李定安的目的其實還是鏡光瓷,但那玩意研究周期太長,研究投入太大。當是建研保所就得七八個億,他現在只能望杯興嘆。
不過適逢其會,碰到了技術工藝相對簡單的洪州瓷,就想著練練手,順便再賺點生活費
“那現在需要做什么”
“拿地。正好你要跟當地政府接洽,到時順便問一問,江彎瓷器廠附近再有沒有出售的小廠,有的話就買下來,不需要大,一百畝就可以”
“直接選瓷器廠不行”
李定安愣了一下“那保力怎么辦”
“哦,忘了跟你說瓷器廠旁邊有一家什么礦業,市政府欠他們好多錢,估計征地有點難度上次接洽的時候,鎮政府就問我們,能不能調換。”
哈哈,這不是巧了
薄胎瓷屬白瓷,雖然用的是半手工的仿古工藝,但原料的限定因素不多,只要不出江灣鎮沿江一帶都沒影響。
而青瓷不一樣,要用老泥,要用古瓷片,所以必須建在洪州窯遺址范圍之內。
更關鍵的是,廠子里本來就有現成的深井和老坑,還有現成的廠房和設備,拿過來就能用,光這些就能省一大筆開支。
“能調劑最好,如果生產青瓷,確實沒有比原瓷器廠更合適的地方”
“問題應該不大,那產品呢”
李定安頓了頓“正準備研究”
雷明真絕倒“連產品都沒設計好,你就建廠”
“一時半會說不清,不過不用太久,設計成型和工藝完善也就幾個月,最多半年就能正式投產”
這是他在極度保守的前提下預計的時間,如果不參與保力研保所的籌建、不盯蒙古瓷的進度、不去學校,完全能縮短到三分之一兩個月。
“你行不行”
“廢話,不會賺我還不會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