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祖墳著火了
酒闌客散,人去樓空。
四個女人談興正濃,聊個不停,三個男人也意猶未盡,最后一商量,打包了幾道涼菜,回去繼續。
四家人三輛車,浩浩蕩蕩的回了教職工家屬院。
多貪了幾杯,老爺子有點犯困,和老太太先上了樓,剩下的人則到了李如英這邊。
八十多平的三居室,稍顯逼仄,裝修很普通,簡單而又雅致。
幾家人關系不錯,經常走動,春節聚過,三八的時候也聚過,五一之前,許汝才還來給大哥送過牛肉。
算一算,也就隔了三個月,但甫一進門,就感覺有點不一樣了。
觀察了好一會,他才發現客廳里多了一架多寶格,上面擺著幾樣瓶瓶罐罐和木雕,看著都挺舊。
書房的門敞開著,里面的小床不見了,取而代之的一座書柜。
仔細再看,全是線裝本,不像是新書。
大哥好看書,也喜歡書法,偶爾的時候還會畫兩張,比他這個老師出身的更像文化人。
但從來不研究古玩之類的東西。
不是不喜歡,而是老爺子不讓就像三哥,好好的放著旅游局的工作不干,跟人倒騰物件,結果給自個倒騰了二十年。
當時,老丈人差點沒厥過去。
自那以后,古玩這兩個字就成了家里的禁忌
許汝才瞇著眼瞅了瞅“大哥,我怎么看著,像是二十三史”
“你說書”
李如英回過頭,“沒有明史,只有二十二史”
二十二史豈不就是明刻本
許汝才的眼皮“噌噌”的跳。
他確實不怎么懂古玩,但師范讀的就是文史,出來后還教了幾年書,怎么可能不知道明刻本意味著什么
不說內刻內務府、司刻司禮監,即便是監刻國子監,一套也要上百萬。如果保存的好,兩三百萬也不一定。
“從哪弄來的”
李如英正在泡茶,漫不經心“李定安弄的,好像是從南昌”
李定安
他哪有錢弄這樣玩意
下意識的,許汝才想到了桃符肯定是于徽音送的
“大哥,能不能看看”
“書就是用來看的,不看放著干嘛隨便看”
許汝才吁了一口氣,進了書房。
看妹夫神情不對,李如陽也跟了進去。
“怎么了”
“古籍”
許汝才指了指書架上的史書,“一本五六萬”
“多少”
李如陽還以為自己聽錯了,看到妹夫重重點頭,他頓時一個激靈。
二十多本,不就是一百多萬
大哥肯定沒這么多錢,既便有,大伯大媽加大嫂,也不會讓他這么糟蹋。
至于李定安更不可能。
又沒上班,還在讀研究生,一年反倒要問家里要十好幾萬。
幾乎是心有靈犀,李如陽本能的想到了凈板,又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于徽音準兒媳婦送的,再沒有第二種可能
正轉著念頭,許汝才又吸了口涼氣大明藩王府刻,而且是南昌寧王刻本。
所謂的藩刻,指的是供王府子弟學習和閱覽的書籍,比起監刻和地方刻本,校勘更加仔細、紙墨更加講究、刻印更加精良,可與供京城皇室子弟的內刻媲美。
關鍵的是,還是只傳了四代的南昌寧王藩刻,更是少之又少。
換句話說,這一套史書已經不是百多萬,至少要翻兩三番,最低也要四五百萬
看妹夫比了剪刀手,李如陽的頭發都豎了起來這還能是兩百
肯定比之前說的五六萬要高,不然許汝才就不會倒抽涼氣。
所以,二十萬
二十本呢
自己不吃不喝干到死,也掙不到這么多
心臟“咚咚咚”的跳,他剛想問李如英你知不知道這是什么
話都到了嘴邊,他猝然醒悟要說家里誰最有學問,當然是老大。連妹夫都認識這東西,何況大哥
好家伙,你兒媳家開礦的嗎,一送就是京城的一套房
恰好,李如英端了茶過來,看到兩人呆若木雞,他輕輕一嘆“過來喝茶”
“好的大哥”
兩人木然轉身,出了書房。
李如英又拿過兩盒煙,撕開了錫紙,許汝才又怔了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