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多普靳成相正常,但超聲回波頻率不等,這是什么原因”
“什么器型”
“爐式罐,高四十,底徑十六,腹徑二十四,胎厚05,足厚五公分。”
“有沒有合模拼接痕跡”
“沒有”
“x光做過沒有”
“做過,胎體薄厚基本均勻。”
李定安想了一下“薄胎,大器,不可能一次成型,應該還是合模拼胎,但并非常見的分段拉胚上下對接,也非平口合縫,更非底接足,而是套接就像接水管,大管套小管”
手指握了兩個圈,李定安比劃了一下,
“然后封邊修整,所以找不到痕跡。但因為是分批制作,入爐時上下兩段干濕不等,高溫狀態下,不同部位的玻質及金屬成份會產生不同變化,繼而導致回波頻率出現區別再做一下精細化檢測,比如各部位x射線特征,能量色散熒光分析,應該會有發現”
“唉喲,謝謝李老師”
“李老師,我們發現了一件窯變瓷,但不知道形成原因”
李定安愣了一下啥玩意
東西是他從xj拉回來的,每一件都看過,怎么沒發現里面還有這樣的好東西
“是什么”
“一件倭口盤”
組長一招手,組員連忙拿來了標本。
不大,半尺見方,四角繪有紅魚戲蓮的圖案,盤心為紅日倒映,又紅又艷。
李定安瞅了半天,也沒發現哪里有窯變的跡像。
組長又接過盤子,稍微側了一下,李定安下意識的瞇了瞇眼睛。
盤角有一株荷花,稍下點有一條紅鯉,尾下頭上,魚口半張,像是要啃食花葉。
剛才角度不對,這會兒再看,魚嘴竟然在發光,還是金光
感覺嘴里像是含了一顆寶珠。
希奇了
李定安琢磨了一下,“哈”的一聲,“顏料炸了”
研究愣了一下“啊”
“應該是入爐時裝瓷胎的匣缽破了一道縫,火從縫隙里鉆了進來,顏料猝熱后產生的現像古代北方地區的紅色顏料主要成份是雄黃和鉛丹,有時也會加一點琉磺,鉛丹遇明火會變黃,琉磺會燃燒,從而形成黃色的濺狀線
不過不多,之后釉面結晶,被玻質層覆蓋,所以不明顯。確實屬窯變現像,但并非不可復制你再做一下非金屬元素測定,看有沒有砒霜成份”
雄黃遇明火也會反應,會轉化為砒霜,有這玩意,就說明匣缽確實破了
“這么簡單”
組長拍了一下手掌,噔噔噔就跑。
又過來一組“李老師,我們組負責填色、飾線的成份研究在做實驗時,發現其中一件標本的鈷料很古怪鐵比錳高、錳比鈷高,鈷比砷高,砷比銅高,銅比鋅高,鋅比鎳高”
何安邦愣了一下“鐵、錳、鈷、砷、銅、鋅、鎳”
“對,七種”
這就很奇怪了。
不管是曾青、回青、扁青、蘇麻離青,還是浙料、硃明料,更不管哪個朝代哪個時期,青料一概分為三類低錳、高錳、高鐵。
前兩種國產低錳料不含砷和鋅,高錳料不含銅和鋅,最后一種進口自中亞,也就是所謂的回青,不含銅和鎳。
所以,六種以上元素的都少見,真就是第一次聽,七種元素全包齊活了的
何安邦看了看馬獻明,馬獻明也搖頭李定安當了甩手掌柜之后,項目就是他負責,他當然清楚各組都有什么問題。
但說實話,他也沒搞懂。
“幾件”
“就一件,是一只雙耳瓶。”
“發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