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弄不來,當地還弄不來
李定安懶得和他爭。
他休息了整整一周,但馬獻明和左朋都沒閑著。
馬獻明帶研究員做初步防護,左朋則帶民工施工洞口擴大了數倍,又在東南兩面的山坡上整了幾塊平地。
面積不小,加起來足有三四百個平方,一旦確定發掘,這里就能立起一座臨時性的營地。
工人們熱火朝天,伐樹的伐樹,砍草的砍草,工頭看到李定安,忙摁了一下對講機,馬獻明和左朋從山洞里鉆了出來。
“何館,李老師”
“準備的怎么樣”
“一切就緒”
李定安點點頭,進了山洞。
人也不少,國博項目組的人都在。
做了初步清理,還做了防護,又架了十多盞燈,與錄像中陰森森、灰撲撲的光景相比,洞內煥然一新。
壁畫鮮艷,星圖燦爛,銅柱熠熠生輝。
何安邦的眼眼里流露迷醉的色彩“奇跡啊”
現在看來很平常,但放古代,這話沒一點毛病
“別感慨了,先說一說,接下來怎么弄”
“你是負責人你問我”
館長的原話項目暫時讓李定安負責,去了后好好配合。
何安邦又問萬一他腦子發熱怎么辦
館長說放心,他熱不起來
估計還有什么安排,但館長沒說,何安邦也沒好問
李定安想了想“那就挖”
“這就挖”
“不然呢”
于思成就給了他三個月的時間,時間一到必須回京。
到時別說帝寶,就是發現金山也沒用
左朋猶猶豫豫“李老師,會不會太急了點”
他的意思是既便不用等整個審批流程走完,至少也得等材料遞上去,等上面有個明確的回復。
比如文物局和文旅部看過材料后,都有明顯傾向,認為這個遺址很有發掘的價值,繼而組織專家實地考察等到那時候再挖。
但李定安等不了等區有關部門遞完材料,年都過完了
倒不是區里不重視,恰恰相反,太過重視總覺得材料是不是還不全,申請的措詞是不是不夠嚴謹。
李定安倒是委婉的提醒過米順東和秦隆就現有材料,你們放心往上遞,剩下的不用管。
米順東和秦隆也想試一試,但區領導不同意被打回來怎么辦
所以快一個星期了,材料都還沒準備全
“挖吧”李定安很篤定,“會立項的”
何安邦大手一揮“那就挖老馬,調人”
左朋哪還敢吱聲
馬獻明一聲喝令,項目組就動了起來。
說是挖,聽著很簡單,其實挺復雜。
山洞沒有被掩埋,等于已經揭頂并開啟的地宮,且天然形成,相對好發掘,只需劃方、清理、采集、照相、錄像、繪圖、制作模型。
而且就這么大個地方,清理和采集范圍大不到哪里夯土杵痕、洞頂鑿痕、洞壁鍬痕、及關鍵支撐、布局痕跡等等。
并同步收集文物。
但洞外就很麻煩以古代的技術,這么大的工程量,建造的時間該有多久,所需要的工匠、應用的工具又得有多少
留下的遺物與痕跡又有多少
還要找到銅料上山的路、燒煉的地址、工匠的工作地點、宿營及生活地點,還要追溯還原整個建造過程以及方法和工藝
范圍太廣,痕跡太多,且很復雜,繼而也就很慢,發掘時間至少以“年”計。
反正李定安是顧不上了,他也沒想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