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下是不見首尾的西遼河,再往北,就是一望無際的開魯平原。
好像這一支龍脈也斷了
但再往西看,就會發現更更有意思的東西。
沿西遼河往西走三四十公里,三道山脈陡然而起,像從平地里長出來的一樣
易經
九四,或龍在淵,無綹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所以,青龍山龍脈不是斷了,而是暫時蜇伏,伺機而動。
而一動,又分叉了三條
再看“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一句,以及結合地形、山勢、星相,李定安越看越覺得,這三處地兒,好像全是風水中的龍興之地
準不準不知道,就事論事,只說這三座山
東為處于科爾泌的特金罕山,北接大興安嶺,直入白山黑水。
古時候,這地方還有個別稱鮮卑山。
漢武帝擊敗匈奴之后,東胡出白山黑水,向南遷徒,其中一支定居在這里,以山為名。數百年后,逐鹿中原。
中間為扎魯特的烏桓山,同樣是匈奴西遷之后南下的東胡中的一支,定居于烏桓山后,以山命名。
這一支稍慘點,動不動就挨漢人的打,最后在三國時被張遼所滅。
再看最西邊那一座阿魯科爾泌的木葉山。
三座山里它最小,不長也不高,地圖上都找不到。
但這地方,卻是契丹的起源地
遼史有神人乘白馬,自馬盂山在承德,發源自燕山浮河凌河而東,有天女駕青牛由平地松林大興安嶺泛潢河西拉木倫河而下。至木葉山,二水合流西遼河,相遇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屬漸盛,分為八部
每到春秋兩季,遼皇都會率軍來這里祭天。至今,山上還殘留有契丹祖廟遺跡,以及青牛、白馬、神鹿的石刻及壁畫
只是一句傳說,卻把燕山龍脈和大興安嶺龍脈接到了一塊
從頭再看,三座山,是不是全是龍興之地
而且這三道龍脈全部源自于青龍山
以風水而言,青龍山就是這三道龍脈的祖脈,也是燕山龍脈與大興安嶺龍脈的連接點,更是遼西地區最關鍵的龍脈結氣之處。
所以搞不好,真可能有哪代遼皇在青龍山主峰老道山祭過天
當然,龍脈祖脈之類的,李定安是不大信的。
但換位思考,如果自己是遼代或是元代的皇帝,也恰好信那么點風水,那無論如何也要在青龍山搗鼓搗鼓。
再聯想一下朝廷能動用那么大的力量,建那么大的法陣,也不是不能理解。
就挺有意思
大致理清了思路,李定安合上了電腦,又看了看時間。
差不多十一點,吃頓飯,剛好上路。
“閆廳,去縣城吧,讓左局找個好點兒的餐廳。”
“李老師,不去旗里旗政府了”
“不去了”
他來三十二連山,只是實地驗證一下自己的推斷。而熬漢,也確實沒什么可看的。
一是風水地形沒有相對獨特的地方,二是這地方離寧城太近,既便有墓,也早被姚玉忠挖空了。
既然給當地創造不了什么價值,也就沒必要去麻煩人家
此次考察,所有人都要圍繞李定安服務,領導自然沒意見。
各自上車,聞副處長拉開警車車門,又頓了一下“李老師,下一站去霍林”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