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們按納著激動,交流著眼神。
沒必要和青龍山做什么對比,更不需要什么“唐代遺都”、“李氏宗廟”的附加值,只是已經出土的這三件文物,就能一騎絕塵
“李老師,感謝”
“苗書記,真不用,等發掘完再謝也不遲”李定安的眼睛里閃著光,“先把剩下的兩件挖出來”
不夸張,他現在好奇心都快爆棚了,硬是把想要進去研究一下青銅犁的沖動給壓了下去還有兩件,會是什么
有這三件打底,絕對差不到哪里。
關鍵在于,其中有一件,必然是宋朝時期的器物
幾位領導齊齊點頭。
少傾,程銘這里又有了動靜前殿的東西也挖出來。
但詭異的是,這次卻成了鐵匣。
約十公分厚,三十公分見方,類似公文箱。
一聽是南殿,李定安戴起面罩,進了內艙南方屬火,必為宋器。
主要是前兩件太大,動輒好幾個立方,這一件卻這么小,就像燒餅上的一顆芝麻。
李定安更好奇了這么薄,裝塊璽印都夠嗆
但所代表的意義絕對差不到,至少不會低于蕭太后觀音像
狐疑間,他揭開了匣蓋里面躺著三只皮囊。
皮質褐黃,油光發亮,嶄嶄如新
幾乎與鐵匣一般長,但很窄,不足十公分,宛如劍鞘。
“皮檢皮制信封”
呂本之目露孤疑,“會不會是圣旨”
旁邊沒人吱聲,他才反應過來李定安不在。
其他人不敢確定,自然也就不敢接話
呂本之看了看,又點頭“應該是宋朝的”
宋朝的圣旨,我了個天
左朋暗呼一聲,又猝然頓住幾位領導、包括王永謙,閆廳長,當地正副職,個個沉穩篤定,安如泰山當然,好奇還是有那么一絲絲的。
不是這可是圣旨,你們怎么都這么鎮定
稍一轉念,他又釋然在前面那三件文物面前,宋朝的圣旨真就不夠看
暗呼一口氣,他又往里看李定安已經打開了其中一封紅絹
保存的非常好,放了幾百年,連絲褶都沒有。
但沒有軸,只是一張平絹,好像不是圣旨
當然不是圣旨,只是一首詩
我為民憂切,戍車暫省方。
旌旆明夏日,利器瑩秋霜。
銳旅懷忠節,群兇竄北荒。
堅冰消巨浪,輕吹集嘉祥。
繼好安邊境,和同樂小康。
上天重助順,回旗躍龍驤。
無題無款,無跋無章,無法判斷何人所書,但不用懷疑,肯定是哪位皇帝。
一般人誰敢用“為民憂切”、“戍車省方”這樣的措詞
詞藻普通,勝在通俗易懂夏初,皇帝御駕親征,率軍往北,到了冬天才得勝回師
終大宋一朝御駕親征的就只有前三帝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以及真宗趙恒。
再結合北征,打的不是北漢就是契丹
字倒是寫的不錯,但除了極具辯識度的瘦金體,李定安對宋朝皇帝書法并沒有什么研究。
所以基本沒什么頭緒,不好判斷是哪位的御寶,他看了看就放到一邊,又打開了第二封。
依舊是一張紅絹,這次有軸,而且是玉軸。
字更好,比之前那一封更好,雖然是方方正正的楷書,但規整中不失特色。
再看內容維景德元年,十二月,七日丙戌,大宋皇帝謹致誓書于大契丹皇帝闕下
剛開始,他還在推算,景德是誰的年號,元年又是哪一年,但當看到七日丙戌之后,腦海里“嗡”的一下。
仿佛有錘敲了過來,李定安猛往后仰厲害了,賊和尚
澶淵之盟,大宋國書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