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在這里,那真的去哪了
天知道。
李定安看了再看,確定沒有看錯,長長的嘆了一口氣管那么多,這又不是中國
但不確定一下,總覺得不甘心。
想了想,他又左右瞅瞅,走向又一臺展柜。
李定安記得很清楚,那些人在這一節柜臺前面也停留過,而且時間相當久。
低頭再看呵
乍一眼,像是用一堆爛鐵絲隨意編了一個兜,又綴了一堆爛鐵片,然后刷了一層漆,然后埋了好久,上了許多銹的那種感覺。
但別懷疑,這絕對是盛唐時期的如意銀冠,采用的是鎏金掐銀絲工藝。
不過鎏金是宋朝時才有的叫法,唐代稱泥金,說簡單點銀絲燙裹金泥,再用掐絲法編織成冠。
工藝非常復雜,不提掐絲部份,就說鎏金將金和水銀合成金汞齊,再涂染銀絲,然后加熱使水銀蒸發,一根裹金的銀絲就成型了。
而稍懂點醫學都知道,水銀蒸發意味著什么要么死一堆,要么癱一堆,一癱就是一輩子的那一種。
實事求是別說游牧民族,既便是唐朝時期的行作非官方金銀作坊也沒有掌握這門技術,能造這東西的,只有文思院唐代宮廷主管制造金銀器的機構。
所以這東西能到這里,除了御賜,不會有第二種途徑。
再看形制,前為如意冠圈,后為卷云雙翼,兩側鳳鳥騰飛,再綴牧丹、芍藥、蓮、菊、鷹、雁等圓形金飾百分九十九點九,唐朝皇帝賜給突厥可敦可汗皇后的鳳冠。
再看標簽出土于毗伽可汗之墓。
哈哈,厥特勤牌陰面,罵漢人全是壞蛋那一句,就是他寫的。所以,這件鳳冠,九成九是唐玄宗賜的。
可惜,假的。
真的去哪了
天知道
失笑似的搖了搖頭,他又回憶了一下
“除了這一件,還有什么”
“閣下,還有一套黃金馬具,共二十四件,還有一頂銀冠,一塊玉璧,一本經書”
“都在這里”
“對”
經書確實有,數量還不少,但成套的黃金馬具和玉璧李定安真沒看到。
都轉了整整一圈了難道看漏了
瞅了瞅,他看看于徽音“你餓不餓”
“不餓”
“那就再看看”
“好”
然后一圈,兩圈、三圈
依舊沒找到馬具,柔然時期的馬鞍和突厥時期的馬蹬倒是各有一副,但前者是木制,后者是鐵制。
再者也不成套。
玉器也有,有蒙元時期的扳指,也有稍早些的回鶻時期的玉杯、玉碗,但并沒有“璧”。
不是“都在這里”嗎
但重點不是這個。
一件太陽神巖板畫,典型的匈奴時期信奉“太陽神”的宗教作品,所以,這是正兒八經的祭神禮器。
但可惜,上面的土銹是用明礬煮出來的,土泌是包了黃土,又用火燒而形成。
簡而言之,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