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有字,還是大篆
真就稀奇了這種字體,比專門用來刻印的鳥蟲篆還要早。
蟲鳥篆始于戰國,大篆卻起于西周。
到秦代漸漸消亡,最晚的發現記錄,是先秦時期的陳倉石鼓。
總共十只,全部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屬“九大鎮國之寶”之一,禁止對外展覽。
這可不是民間的叫法,而是迄今為止國家級單位唯一一次評定,唯一一次背書,唯一一次對文物排名。
像司母戍鼎、四羊方尊都沒排上號夠牛逼吧
正轉著念頭,李定安又愣了一下唉,石鼓
稍一頓,他一個激靈,翻坐起來。
上細下粗,頂部微圓,高四十多公分,直徑近三十,還圓骨隆冬的可不就像只石鼓
上面也不只他剛看到的那幾個字,而是幾面都有。
年代太久,不知被磕過、砸過多少次,好多地方就像脫了皮一樣,好多字都已缺失。
但剩下的仍舊不少。
李定安一個挨一個的辯認
猷。乍原乍。。導遄我。除。帥皮阪。
草。為世里。微。罟。
栗。柞棫其。棕。祇祇鳴。。亞箬其華。
。亞箬其華。。〃盩導。二日尌。五日
感覺見過
特別是相對完整的那兩句罟、亞箬其華自己絕對在哪里見過。
而且這種四言詩的格式,與故宮的那十只陳倉石鼓一模一樣。。
嗯,等會一模一樣
乍原乍乍原乍,乍原作原
剎那,腦海中閃過一道光這不就是故宮之中,只剩下一半的那只作原鼓上面的鼓文
再仔細看,連字的位置都沒變
而且比那一只上面的字更多,更全
關鍵的是,多出來的那一部分,自己也見過歐陽修的集古錄,其中就有唐代初期,剛發現十只陳倉石鼓時的全部拓文。
再對比,哈哈可不就是一模一樣,一模一樣
安史之亂后,十只陳倉鼓就丟了,直到宋仁宗時期才重見天日,但只找到了九只,作原石鼓已不知去向。
到宋仁宗后期,才找到只剩半只的作原鼓據說先是被農夫做成了搗米的舂,又后又被屠夫當做磨刀石。
但歐陽修也罷,蘇軾也罷,更或是趙明誠北宋金石學家,李清照的丈夫堅稱,刻痕太新,字跡太深,這一只也是假的
特別是蘇軾,就差指著宋徽宗的鼻子說,這也是蔡京拿來騙你的
自此后,作原石鼓的真假之爭就沒有停過,一直到現在。
這里卻突然又冒出了另外一只,而且還這么完整
但再想想,消失近一千八百年的漢天子六璽都能出現,出現一只更好保存,更不易流失的石頭墩子,有什么奇怪的
關鍵是這只沒殘,頂在,底也在,上面的字比故宮的那一只多好幾倍,所以更好辯認真偽換句話說故宮那只,十有八九就是假的
控制著悸動,哆嗦著嘴唇,李定安慢慢把伸了上去。
摸一摸,再摸一摸
一瞬間,頭發都豎了起來,人都麻了陳倉石鼓,乍原
哈
誰敢說這不是乍原石鼓,他敢一頭撞死在這石頭墩子上
這可是九大鎮國之寶之一,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都得排后面
與之相比,感覺懷里那三方大漢天子璽,突然就不香了
哥們上輩子拯救過銀河系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